[转载]诗人周刊——《编委的诗》(第68期)

标签:
转载 |
![[转载]诗人周刊——《编委的诗》(第68期) [转载]诗人周刊——《编委的诗》(第68期)](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片来自网络)栏目主持:孙清祖
本期诗人:鹏鸣
雪天
文、鹏鸣
三九天
她追赶
一身棉
穿上
扣严
裤管
她拉展
盖着了脚面
趁扣着
脖子上的一个
黑色的扭扣
她调皮地
一伸头
吻我一口
她嫣然一笑
一朵雪莲
在眼前
在他的棉中
心儿把温暖
送上脸
合身的棉
唤醒了
窗外的男
雪中恋
比蜜甜
口吻
便是赠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16442c5010124dr.html
仿佛是因果关系
关联着时间内颇有记忆的节点
在历史当中潜伏
在现实的眼前莅临
此刻,我所抵达的是
己亥年内的冬至,便也是
当年的那个冬至啊
为没有可能回归的太阳
依然寒冷......为朝日
泛着红光的脸色神情伤世
太寒冷太无望了
因而刻骨铭心
像一声凄厉的哭喊
至今美丽着我此生的缺憾
又到冬至,想起那个冬至
我所慕恋的人啊
从此距离我渐地而远
即便今日她又出现在我的眼里
稳坐在我的心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92c032f70102ytku.html
文、东海潮
我的鸽子,即将飞翔
我知道,它其实飞不过海洋
天空布满阴霾
千里红尘,它衔着我的血魂
迷失在高原之上
我在等待,一场别离后的颤栗
那将是我孱弱的吻
送给故土最后的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94af290102vun3.html
小寒来到
文/兰兰
最寒冷的日子来了
倒挂屋檐的冰凌,与小寒冻成一团
雪尚未到
小寒正拥着料峭的北风
向大寒奔跑
你浑身筋骨都在嘎嘎作响
冬衣满身,裹着红毛围巾,穿着长筒棉靴
嚼着冰糖葫芦
期盼大雪铺天盖地而至
一个雪人诞生,孩童们欢笑呼叫
不远处,红梅在冰雪中绽放
那是吹向春天的号角
有人在野色轻描笼烟雾的远方
看着你,欣慰你的安然无恙
笑容嫣然美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4889eb0102zbiw.html
雪是不是只是一个幌子
吕本怀
雪只是一个幌子
昨午来,今早走
来的时候风风火火
走了便难寻几丝痕迹
是一个幌子的似乎还不止雪
它们也皆虎头蛇尾
雷声在空中炸开了锅
雨落到地上却没有几点
清早麻雀在枯枝上议论纷纷
苍蝇正慢条斯理梳洗着胡须
太阳仿佛一枚温吞吞的蛋黄
屋脊上,雪闪闪着是不是一个幌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8e237f70102vdbr.html
一缕炊烟
文丨蒲阳河
烧过柴草。垒起锅台的老屋
还在散发烟火味
埋过红薯。你不能轻易扒开
草木灰,甜甜的记忆
小米饭,玉米粥,窝窝头
喂养旧时光的清欢
扣在蒲盖下,大铁锅
冒出的丝丝香气,唤醒晨曦
又把黄昏推进梦乡
灶膛的火映红母亲年轻的脸庞
越过村庄,越过童年
总有一缕炊烟远远的招着手
再大的风吹不乱,雨压不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ecb0f8f01030la4.html
雪事
文、土人蔁
佛手、掌开了路,梅花、松下了吊桥
星辰掩面,雷声悄悄沉入了泥土
精致的亡灵集结、纷纷踏上了归途
山脉是跳板、江河为舟
褪净黑、炼干腥、剔除刺、让出星座
化作、静静流动的颗颗珍珠
指病马为麋鹿、动石为灵兔
一枚枚羽毛随佛光引领,去雷乡
挠醒:冻僵的鱼及泥土下酣睡的小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d635980102x1qn.html
寒冬
文/孙清祖
突然而至的冷将大地封存
浓重的乌云
正在加紧酝酿雪花
远山的迷雾
仿佛在做最后的告别
山峦沉稳得就像安谧的村庄
祖父长长的胡须上
已经落满了厚厚的冰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dcd32700102x3at.html
时光,不落的乡愁
小时候常爱蹲在稻田捕捉秧鸡
小时候喜欢拿着弹弓去射天空飞鸟
小时候乐于边捧花丛蝴蝶边摘青豆
小时候玩耍居然把又大又圆的月亮
搬到洗脸盆洗洗刷刷
结果发现一不小心长大了
一下掉进对最爱我们奶奶的思念里
小时候总爱踮起脚尖看星星
结果像会织星光的母亲一样
把父亲看成了屋后一轮应景山月
往事更如这一块块瓦片和薄薄山石
让记忆开始在家乡那条小河边
打起长长的一串串浪花水漂
一不小心一场梦就抵达了远方
折一只柳枝把它吹成响亮的山笛
月亮是那样于河畔乖巧醉卧听读
想着当初的爷爷是如何带着
老父和那一头早去的耕牛
走在弯弯曲曲小路上
去种植那么一段慢长的岁月
现在风去了水走了月儿清瘦了
唯有时光成为永远不落的乡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1d8e73b0102xs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