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诗美的两种状态,一如冰,一如水。冰是静态的美。水是动态的美。但它们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象。然而本质都是水。诗也是一样,动态静态都是诗。本质是语言。
语言一旦与心灵相溶合,那么,它就是活的。正如水与季节相溶合。心灵里的情感思想或者情绪或者感悟,就是语言的季节。季节变了,诗也就变了。还有创作时的激情,那是风。风一吹,语言就灵动起来,飞翔起来,跳动起来。语言的静与动,同时决定了诗美的静与动。
过强的情绪和激情引领下的文字,流出的诗,叫意识流。这意识流中有一个流字。流是水,是动态美。如宁静之叶的《北方的2011》
盘亘不去的暖冬
趴在龟裂的手背,开始流行咳嗽和咽炎
衰弱的老人无力抵抗,纷纷撒手人寰
背负重任的女子们没有了往年的光彩
天空布满浮尘
白色的云早已失去音讯
不知所措的风四
游
预言书
的文字
失去家园的狐狸终于懂得了忧伤
它们和林子深处的狼、兔子结为好友
开始顶礼膜拜,祭祀传说中的神
诗歌语言紧凑,动词的精准运用,使意象生动的流动起来。适度的跳跃,更冲击了诗的河床。
又如红叶风清的《清晨》
清晨很快就会过去,就像天空飞过的无名小鸟
它们漂浮不定,隐遁,再也不会回来
这个时候,一条滚动的山脉,终于找到了飞翔的理由
陈寒光的诗,大多都是流动的,其水的气质表现无余。动态美,给人以强烈的冲击感。
如果情绪和激情慢下来,文字就如水遇到了冷空气,将渐渐缓慢下来,凝结成冰,冰雕之形态,全是心灵的棱角。冰是静态美。而这种诗,比较注重象的合理性构成。象,压制了意。如:西子xizi的诗《夜
童年的小鸟和青
的花朵
在一本旧黄历里
空洞地讨论时间的过失
她的《红狐》
当西伯利亚伸来的舌头
我听见世界
我看见镜中的红狐
她合掌打座
她的诗注重意象的完美结合,并且有一种幻美感。但总体上说,是偏向于冰的静美。
更多时候,诗人的作品都是冰水混杂的。冰中有水,水中有冰。但冰与水的成份多少,决定了一件作品的动与静的特征。冰水本为一物,二者不可割离。那么,诗人不必刻意追求,一切,由心来定,一切,由意来定。动态与静态美,都有一个美字。情感美、思想美、意象美……本质都是美的。
诗人的风格各异,语言模式也不尽相同。静美与动美,是相对的,不能绝对化。更多的诗往往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要细心体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