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2023-03-23 10:51:51)
标签:
窦皇后光阴大锅饭吃醋纸老虎 |
分类: 最美常识 |
(一)目的
“目”是眼睛,“的”是箭靶的中心;按字面理解就是眼睛看到的地方,引申为要达到的地点或目标“目的”一词的来历还有一段典故
话说唐朝窦皇后是隋定州总管与襄阳长公主所生,出身豪门,自少便才貌过人这样的小姐,必定要选一名相称的佳婿才堪匹配窦家想出一办法:在大门口设一只画有孔雀的屏风,应婚的男子都要施展一下射艺,如果射中孔雀的眼睛,便可获得这位小姐
李渊(后来的唐高祖)前来,两箭皆中目,于是小姐便嫁给了他,日后成为皇后“目的”一词也由此而来
(二)光阴
“一寸光阴一寸金”,这是我国关于珍惜时光的一则古训那么,“光阴”一词又是由何而来呢?
“光阴”一词最早见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其中有“光阴可惜,避诸逝水”一语“光”即是白昼,“阴”为黑夜,白昼黑夜的交替变换,是人类第一个时间概念所谓昼兴夜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自然规律
用“光阴”一词笼统地代指时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光阴”一词由此而来
(三)吃大锅饭
“吃大锅饭”一语由来于一个历史故事广东七星岩有座建于明代的佛寺——庆云寺由于佛殿建筑古朴雄伟,被人们誉为“岭南名刹”寺中有一口十分引人注目的特大铁锅,它被安放在佛殿的一角,四周围着铁栏杆,如用来煮饭,可供数百名僧人食用
然而,这口特大铁锅却不是用来为僧人煮饭,而是用来向那朝神拜佛的施主们化缘凡是进庙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们,在经过大铁锅旁边时,都要投进几个铜钱,一则是为孝敬菩萨,以求显灵,降福灭灾;二则是为了维持寺内僧人的生计,因此,这口大铁锅虽然从未真正煮过饭,却是“撞钟和尚”们的生活依靠和来源,人们称之“大锅饭”
现在,人们把“吃大锅饭”一语引申为对我国当前社会中所存在的“平均分配”弊端的嘲弄,显的既生动形象,又恰当贴切
(四)吃醋
男女相恋时有第三者介入,往往发生争风吃醋现象到底什么是“吃醋”呢?原来,唐太宗李世民当年赐给房玄龄几名美女做妾,房不敢受,李世民料到是房的夫人是个悍妇,不肯答应于是唐太宗派太监持一壶“毒酒”传旨房夫人,如不接受这几名美妾,即赐饮毒酒夫人面无惧色,接过“毒酒”一饮而尽结果并未丧命,原来壶中装的是醋,皇帝以此来考验她,开了一个玩笑于是“吃醋”的故事传为千古趣谈现代生活中,有些人见别人受到表扬或奖励,心存嫉妒,眼红别人,也被戏称为“吃醋”
(五)纸老虎
“纸老虎”作为现代常用词语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外强中干“纸老虎”一词起源于民间在壮者写的《扫迷帚》中,壮者对资生说:“自今以往,事事悉凭经验,一切纸糊的老虎,都只被人戳破,不值一文”文中的“纸糊的”说法使我们想起民间“纸糊老虎”的工艺造型,这种老虎造型常出现于元宵花灯中以及镇仪队列的纸俑中人们正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纸糊老虎”实物的启发下,才创造了“纸老虎”一词,才有了“纸老虎”的比喻说法
(六)名下无虚士
“名下无虚士”一语来源于一个历史故事隋朝开皇四年冬,陏文帝杨坚派当时著名诗人薛道衡出使陈朝,因古代交通不便,薛道衡到达陈朝首都建业(今江苏南京)时,已是第二年的正月了
古代称正月初七为“入日”,这一天,陈朝大臣们设盛宴招待薛道衡席间,薛道衡应主人之邀,以“入日”为題作一首诗,借以助兴薛道衡不好推却,开口说了两句:“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大臣们听后,嗤其诗意浅拙无文这时,忽听薛道衡又续吟了两句,“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当时的身份,感情和时令,委曲尽致,巧而不纤,实为佳句,陈朝大臣们听后,十分佩服,纷纷惊叹:“名下固无虚士”
后来,人们就常用“名下无虚士”一语来比喻那些名人才学能副其名声
(七)吕端大事不糊涂
北宋初,吕端曾任成都和蔡州知府,后升为枢密直学士后来,宋太宗打算让他做宰相,有人说吕端糊涂太宗说:“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结果委任他做了宰相,太宗死后,内侍王继恩阴谋废掉太子,另立别人为帝吕端及时发觉这一阴谋,奉太子真宗即位,贬逐王继恩,为朝廷立下了大功
到了明代,有个文人写了一副对联:“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副对联,将两个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勾勒了出来,到了清代,有个叫张廷玉的大臣,是个著名学者,很受乾隆皇帝的器重张廷玉70岁时,自感年老体衰,难胜重任,几次禀奏请求“退休”乾隆不批准,还送他副对联:“潞国晚年犹矍铄,吕端大事不糊涂”联中的潞国,是北宋名臣文彥傅,年老时身体还很健康这副对联是说,一个人老了,只要身体好,干事情大事不糊涂就行这句话从此也就流传下来
(八)守财奴
守财奴是对那些爱财如命.非常吝啬的人的代称“守财奴”在外国源于《伊索富言》有一爱钱如命的人,把他的财产变卖,换成金块,埋在墙根底下并经常挖出来看看附近有个农民,细心观察他的行踪,知道了真情,趁他离开时,将金块挖走了那人回来时发现金块已丢便痛哭不止有人见他过于悲痛,问清了缘由,对他说:“别伤心了!拿块石头放在那里就把它当作金块埋起来吧,因为你有金子时,不也没有动用过么”在中国,“守财奴”一词源于《后汉书•马援传》:“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賑也,否则守财奴耳”后人们就称只知存钱不知用钱的人为“守财奴”“守财奴”一词也由此而来
(九)当官不与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文革”一开始,著名豫剧演员牛得草头上就被扣上大黑帽子,什么“反动权威”“反党分子”“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等等,被抓进监狱,接着判刑三年
老牛无辜入狱,心中甚为不平,可是能去找谁诉说呢?找“芝麻官”唐成
老牛演芝麻官演了十多年,虽然进了监狱,现实无法申诉,只好仍利用时间构思自己的戏他想戏想得入了迷,一句台词脱口而出:“当官不与民作主,不如回家卖豆腐”对此他很满意,并想:有朝一日再演“芝麻官”,一定将这句话加进去
但是吃饭了,吃的都是红薯红薯,老牛在狱中上顿下顿就靠这红薯打发肚子……老牛又想起那句台词老百姓只能吃红薯充饥,逢年过节怕也难吃口豆腐,“豆腐”应换成“红薯”于是,台词变为:“当官不与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后来在民间广为流传
(十)有钱能使鬼推磨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俗语广为流传它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幽明录•新鬼》
传说一个新鬼刚来阴间,得不到食物,饿得瘦弱不堪一个老鬼告诉他,只要到人间闹得人们不得安宁,他们自然会烧纸钱送鬼神,还要供上许多好吃的东西新鬼听后,马上到了一户穷人家看到厨房里有一盘磨,就使劲推起来,以为这样就能闹得人家惊慌失措主人听到响动,赶到厨房一看,却空无一人,只有磨在转动他感叹道:“天都可怜我太穷,派鬼来帮我推磨了”可怜的新鬼忙了半夜,也没有讨到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