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字第一号
(2023-03-03 10:31:31)
标签:
天衣无缝天涯海角方舟三宝殿无厘头 |
分类: 最美常识 |
(一)天字第一号
我们在形容某人某物无与伦比时,经常会用到“天字第一号”这一俗语
为什么会说“天字第一号”呢?翻开我国旧时的启蒙课本《千字文》,首句为“天地玄黄”,第一个字就是“天”,那时人们常用《千字文》中的字顺给一些事物排序,排在第一的自然要用上“天”字
“天字第一号”一语,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
(二)天衣无缝
“天衣无缝”这个词常常形容事情做得非常完美,没有纰漏,不留痕迹关于它的由来,五代之前的《炅怪录》一书中还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传说一个夏夜里,有个叫郭翰的小伙子在庭院里独自纳凉这时他看见一个美丽的仙女从天上翩翩而来,便赶紧上前施礼询问,才知是天上的织女郭翰惊喜之余,不由得上下打量仙女,发现她的衣裙轻柔亮丽,却没有缝纫的痕迹哪儿有做衣裳不用针线的呢?
看着他吃惊的样子,织女笑着解释说:“这是天衣,本来就不是用针线缝制的,当然无缝了”郭翰这才恍然大悟
(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人们在订立攻守同盟相互间要求保密时,往往会用到“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句话但若寻其出处,你就会了解,人们现在所用的实际上是原话的反义
东汉有一你深得民心的清官杨震他由“荆州刺史”调任为“东莱太守”,去东莱上任时途经禺邑禺邑县令王密是杨震荆州时举荐的知道杨震到了禺邑,王密当晚悄悄拜见杨震,还带了十斤黄金作为礼物王密这样做,一是报答杨震的恩情,二是希望杨震以后能继续提拔举荐他为人正直的杨震严词拒绝受礼,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为这是杨震的客气话,于是又说:“幕夜无知者”杨震驳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知!”说得王密满面愧色,只好带着黄金回去了
(四)天涯海角
这个成语,用来指极远的地方,也形容彼此相隔极远,亦做“天涯地角”语出南朝陈时的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天涯茫茫,地角悠悠,言而无由,但以情企”北宋晏殊《踏莎行》有句:“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天涯海角实有其地,在我国南端的海南岛上据说,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因触犯当朝改革派的利益,被贬谪到偏远的海南岛任职那段日子,他心中忧闷,常到海边散步一日,正在散步时,突遇狂风暴雨,他连忙躲在一块巨石之下,只见海面波涛连天,汹涌澎湃,不一会儿,风停雨消,天气转晴,海面上波光粼粼,白帆点点,格外好看诗人受到感染,诗兴大发,随手在这块大石上题了“天涯”“海阔天空”六个大字后来,一位石匠发现了苏东坡写的字,就把它刻下来从此,人们就把这个地方称做“天涯”,这块大石头又被称为“天涯石”还因为这里原来叫角岭,又紧靠着海边,人们又把“天涯”和“角岭”结合在一起,起了个新名“天涯海角”
(五)方舟
“方舟”一词是个外来语,它是由《圣经》中的一则故事演绎而来的相传上帝因世人行恶,突然猛降洪水,以达到消灭人类的目的但是,为使心慈性善的挪亚免于此难,命留人间,上帝就命挪亚提早制造了一个方舟,用于全家避难水过天晴,挪亚一家回到大地,辛勤耕作,繁衍生息,后来,全世界的人就都是挪亚的子孙了因此,“挪亚方舟”便成了避难处所的象征和比喻随着文学事业的发展,“方舟”一词就在文艺作品中常和读者见面了
(六)无事不登三宝殿
人们常说的“无事不登三宝殿”这句话,清代学者王有光解释说:“三宝殿”,是指“佛法僧”三大活动场所
“佛”,是指佛教徒登场办事的地方
“法”,是指佛家珍藏经书的楼阁
“僧”,是指和尚睡觉的禅房
以上这三个地方,都是闲人不可随便出出进进的地方从而,在民间演变出“无事不登三宝殿”这句仿话
(七)无厘头
“无厘头”原来是广州的方言俚语,含有“无缘无故莫名其妙”的意思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在日常生活平淡无奇的细节语言和动作中,猎取观众意料之外的令人忍俊不禁的笑料所以,也有人干脆就把它叫做“反智戏谑”它是受美国影视影响,并由香港电视台带动起来的
(八)无颜见江东父老
此语出自项羽之口,它记录了一段历史故事2000多年前,楚汉相争,楚霸王项羽率部渡乌江西进,和汉王刘邦互争天下,经过5年的恶战,项羽大败
一日,项羽带领仅剩的20几名败兵被追至乌江边,乌江亭长已经为他准备了一条渡船,对他说:“江东虽小,也还有几千里土地,几十万民众,也足以称王,请大王赶快渡江吧,这里没有别的船,汉军是没法过江的”项羽笑笑说:“我想当初带领8000子弟兵渡江西进,现在无一生还,纵使江东父老不责备于我,我有何面目见他们呢!”接着,又对亭长说:“我这匹马,日行千里,我骑着它作战5年.不忍心杀之,现在送给你吧!”
项羽命令剩下的20几名骑兵,一齐下马,抽出刀来,同汉军再作最后一战,单项羽一人,就杀伤了汉军几百.偶一回头,见汉军的骑兵将领正是熟人吕马童,项羽便对他说:“老朋友,汉军不是正以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取我的头吗?来,你拿去请功吧”!于是,自刎而死
后来人们形容辜负了家乡老一辈的培养和期望,不好意思回去,就说是“无颜见江东父老”或“羞见江东”了
“无颜见江东父老”一语由此而来
(九)月下老人牵红绳
“月下老人牵红绳”这一说法,出自唐代《续玄怪录•定婚店》一书元和二年,唐人韦固游至宋城晚上,他见一老人在月下,身边的布袋里装着许多红绳韦固问这红绳的用途,老人回答说:“用来系夫妻的脚,不论何人,不论他身在何地,只要系上,就会结为夫妻,怎么也摆脱不了,你的脚已经系上了,再找别的姑娘也不行了”韦固忙问:“我妻在哪儿?家里是做什么的?”老人说:“就是此处卖菜的陈婆婆3岁的女儿”韦固听后很气恼,随后派人去杀这个女孩那人回来后说:“只刺中眉心,没有刺中要害”此后,韦固多次求婚不成14年后,韦固才娶妻,妻子眉间有一疤痕,经询问,才知是3岁时被人刺伤所致韦固回想往事,才知终未逃出月下老人系的红绳“月下老人牵红绳”的说法因此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