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外赤子

(2023-01-22 09:51:51)
标签:

华侨

东道主

一字千金

一问三不知

一衣带水

分类: 最美常识

(一)海外赤子

海外赤子是我国旅居海外同胞的一个美称,指旅居海外的同胞依然心系祖国,拥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相传,在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殿试射箭比赛,大臣劝谏:“人们张弓挟矢立在殿前,距离你这么近,万一有狂妄无知的人暗中发射,可对社稷极为不利呀!”唐太宗说:“王者视四海为一家,封域之内,皆联赤子,朕——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卫之士亦加猜忌乎!”其意思是说,我把四海之内的人都看成是赤子,真心相待,哪能对宫中值宿的警卫都不信任呢?

此后,人们便从唐太宗这段话中引申出“海内赤子”一语而“海外赤子”则是由海内赤子”一语转换而来的

(二)华侨

”“侨”二字被连在一起,用来称呼在国外客居或寄居的华人,发端于清朝1878,清驻美使臣陈兰彬在奏章中就把我国富居国外的人称为侨民从此,“侨民便成了一种专称1883,郑观应在给李鸿章的奏章中,使用了华侨一词1904,清政府外务部又在一份奏请在海外设置领事馆的折子里提到:“在海外设领事,经费支出无多,而华侨受益甚大”。从此以后,“华侨称呼便普遍成为寄居海外的中国人的一种专称了

(三)东道主

现在,主持某项活动的国家组织或个人常被称为东道主东道主一词初见于《左传值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意思是郑国在秦国的东边,可以随时供应秦使往来所需物品,做东路上的主人

后来,则泛指以酒食请客者为东道主,请客为作东到了近现代,“东道主一词逐渐通用于国际交往中,特别是国际体育赛事中

(四)官老爷

官老爷作为戏剧用词或讽刺语成为人们熟悉的词语,其来源可谓久远

老爷作为对于士绅权贵的尊称,由来已久大约发端于宋元,而定型于明清最早见于正史的是《元史董博霄传》

宋元时期,老爷爷爷的称谓,朝廷并无明文规定,只是随意性尊称到了明清就不同了据清人王应奎撰《柳南随笔》载,前明时代只有朝廷的九卿和外任的司道以上的官才有资格称老爷”,其余小官只称到了清代,朝廷规定得更明确四品官以上称大人”,五品以下称老爷

称官为老爷”,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反映官老爷”,表明封建官吏高高凌驾于社会和人民群众之上,享有优厚的特权如今,“老爷这一称号已逐渐消失,偶尔在戏剧中还可以听到

(五)一字千金

一字千金是用来形容文章写得出奇的好,浑然一体,一个宇也改不得这一成语最早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2000多年前,秦国宰相吕不韦组织他的门客集体编纂了《吕氏春秋》书成之后,他把稿本挂在首都咸阳的城门上,声称有能增删一字者赏给千金不知是因为这书实在编得好还是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据说,竟没人能够拿走这笔高额的奖金于是,这个故事引出了一个一字千金的成语

还有一种说法:在西安碑林内有块《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碑上记载的是唐太宗为玄奘和尚撰写的《圣教序》,碑文字体却是集晋代大书法家王義之的手笔这座《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玄奘和尚从印度带回的佛经,由他三潜心翻译好后,请唐太宗作序文,太子李治作述记及玄奘的谢表,通称《三藏圣教序》碑此碑立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时朝廷要用王義之的字体来刻碑,长安洪福寺高僧怀仁知道后,感到此事是佛教界的光荣,便下决心承担此任怀仁搜集王羲之所写过的作品中的单字,想要凑成这篇碑文在集字过程中,有几个字怎么也找不到,不得已奏请朝廷贴出告示,谁献出碑文中急需的一个字,赏一千金献字者众怀仁终于按序文把王羲之的字一个个搜集起来,成了这块王義之字体的《三藏圣教序碑》这就是一字千金的来由,也是文坛上的佳话后人把此碑的拓本称做《千金帖》

(六)一衣带水

一衣带水一语由来于一个历史故事南北朝时期,国家四分五裂,战争频繁当时南朝陈国皇帝陈后主,面对混乱的局面视而无睹公元581,杨坚战胜北周而称帝,国号为隋,与南朝的陈国隔着长江形成对峙局面,杨坚决心消灭陈国,结束南北分割的局面,统一全国一日,他对身边的人说:“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救乎?”公元589,隋文帝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现在说日本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则是指两国相隔的日本海很窄,就像一条衣带那样,形容一水之隔,往来方便

(七)一问三不知

愚昧无知不学无术的人,常被斥为一问三不知这“三不知是从何而来的呢?

 三不知的说法最早出自《左传鲁哀公二十七年》秋时期,晋国荀瑶领兵围攻郑国荀文子却认为在对敌情不了解的情况下,最好不贸然行事,他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荀瑶不听劝阻,最终失败

所谓三不知”,就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都不了解后来,人们就用一问三不知”,来形容那些什么都不懂,又不好学上进的人

(八)二百五

日常生活中,“二百五往往指那些傻瓜或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二百五的由来说法不一

一说来源于战国故事苏秦是战国时的一个说客,他身佩六国相印,一时很是威风,但也结下了很多仇人后来,他终于在齐国被人杀了,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可一时拿不到凶手,于是,他在城内外贴榜文说:“苏秦是个内奸,杀了他赏黄金千两,望来领赏

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齐王说:“这可不许冒充呀!”四个人又都咬定说自己干的齐王说:“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各分得多少?”四个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

还有另一种说法与推牌九有点关系,牌九(旧时一种赌具)中有二板”(四个点)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

因为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不了,所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二百五

(九)丁是丁,卯是卯

丁是丁,卯是卯常用来形容做事情不马虎,精益求精的态度有两种解释

一种说法是,它源于我国的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是甲,地支是子以十干与十二支循环相配可得到甲子乙丑丙寅……60个组合,称为六十花甲子天干地支的组合当然是丁是丁,卯是卯”,不能出差错,否则纪年就会混乱

另一种说法认为,“字的谐音在木工活计里,把两个部件连接起来常用到榫卯结构,榫又叫钉榫,钉榫与卯眼的大小必须等同,连接起来才能结实牢固,不容易松动

关于丁是丁,卯是卯的解释,两种说法虽然不同,却都说明了做事情要态度认真准确无误的道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