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造型的形式美法则——调和与对比

标签:
调和与对比线型曲面色彩材质 |
分类: 我爱设计 |
调和,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成要素间存在较大差异时,通过另外的构成要素的过渡、衔接,给人以协调、柔和的感觉。调和强调共性、一致性。
对比,是突出同一性质构成要素间的差异性,使构成要素间有明显的不同特点,通过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烘托,给人以生动活泼的感觉。对比强调个性、差异性。
调和与对比是人们生产、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普遍形式美法则。有调和才具有不同事物的类似一致性,有对比才能突出相同事物中的个别现象。在产品造型设计中,调和与对比主要指线型(如曲直、粗细、长短等)、形状(如大小、宽窄、凸凹、棱圆等)、色彩(如浓淡、明暗、冷暖等)、排列(如高低、疏密、虚实等)等方面。
1)线的调和与对比
造型设计中的线主要是指产品的轮廓线、结构线、装饰线、风格线等。而落实到几何要素上则只有曲线和直线之分,因而线的调和与对比则多体现在曲与直、长与短、粗与细、横与竖等方面。产品若以直线为主,则转折部分只宜采用少量的弧线或小圆角过渡,形成以直线为主,又有直线与曲线对比的调和效果。若是突出竖线构成产品风格,则轮廓线、结构线、装饰线都应从属于这一风格,其他线型只能起烘托作用。
上图整个造型物的各立面上都以竖线为主,包括门把手的设计,装饰条贯穿在整个机身,使整个机柜显得挺拔高大而壮观,为了丰富线型的变化,机柜顶部侧边及过渡边,由横向及倾斜的装饰色带来勾勒,有力地强调了机身的层次感,同时横向的标牌也为线型关系上的横与竖作对比,增强了统一风格下的变化,使造型更加生动与丰富。
如图上所示,产品若以直线为主,遇有直线部分则尽量使之自然过渡,形成以斜线为辅,起到对比的调和效果。若遇某个形体或装饰图案与主体线型不协调时,也可采用如上图所示的方法变通。
2)面的调和与对比
面一般都是通过具体的形来表现的。面的调和与对比一般是通过改变面的形状大小或位置关系来达到的。
上图(a)的对比效果是明显的,若经过图(b)或图(c)的中间过渡处理,则可达到调和中有对比的效果。
上图所示图例是某产品正立面,中间的分割线使该立面分为两部分。图(a)的分割方式突出对比(面积)效果,图(b)的分割方式则突出调和效果。
上图所示采用方与圆对比的手法,以达到既有对比又有协调的效果。同时,形体本身的变化也比较含蓄,刚柔相济,有较好的视觉效果。这种“方中有圆,圆中寓方”的对比调和手段是造型设计中普遍使用的方法,它不仅适用于造型的整体处理,也适用于造型的局部处理。
3)色彩的调和与对比
这对于产品的美学设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言片语未能概括其主要的特点,在后续的文章中会有详细的介绍。
4)材质的调和与对比
材质的调和与对比效果处理得是否恰当,虽不能改变大型机械设备的总体视觉效果,但它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视觉心理感受,对于小件的日用工业品,表面材质处理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产品的外观效果,如照相机的机身处理成粗犷的黑色,上部则处理为光泽的银色,由于机身所占面积较大而统调整体,上部光泽的银色所占面积较小而形成对比效果,同时机身处理成凸凹点状的质感表面使人在使用时不易滑落。
一般来说,材质的调和与对比多表现为天然与人造、有纹理与无纹理、有光泽与无光泽、细腻与粗犷、软与硬等。产品造型中的材质美往往比色彩美给人以更深刻的印象。
如上图中的椅子设计,其金属材质的硬度显然是与柔软的纤维织物是成对比的,但两者质感对比的同时,金属底座的刚性更好的映衬出布料的柔软与亲和,两者的结合缓和了质感的对抗,削弱了金属的冰冷,为产品增添了一份温馨之感。
5)虚实关系的调和与对比
虚实关系的调和与对比主要表现为凹与凸、空与实、疏与密、粗与细等。实的部分通常为重点表现刻画的主题,虚的部分起衬托作用,有“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如上图所示,电子仪器面板上仪表和旋钮的安排采用上繁下简、左右空旷的布局,形成虚实对比的效果,给人以轻巧自然的感觉,并且繁中均衡有变,整个构图清爽利落,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若改为下繁上简,则有增强稳定感的视觉效果。但对于这种水平方向较长的造型物来说,因为自身稳定感较好,所以采用上繁下简以产生轻巧感较好。
6)系统风格的调和与对比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物品很少是单独使用的,因此,无论是设计一件产品还是购买一件物品,都应考虑到设计或购买的这件物品必须与原有的物品及固有的环境在总体上相协调,而在局部关系上形成对比,这就是系统风格的调和与对比的问题。系统风格的调和与局部关系上的对比主要涉及线型风格、色彩格调、环境因素等。
值得指出的是,调和与对比只存在于同一性质的因素之间,如线的曲直、粗细,形状的方圆、大小,色彩的冷暖、明暗,材质的光泽、粗糙等。不同性质因素之间不存在调和与对比的关系问题,如颜色与线型等。调和与对比是相对而言的。在同一形态里调和因素增强,对比效果自然就减弱;调和因素减弱,则对比效果自然就增强。
自然界就是一个既有调和又有对比的世界。在实际运用中,既要根据产品的不同要求来处理,又要权衡两者的关系。一般多采用整体调和、局部对比来突出统一性,采用整体对比、局部调和的方法则较难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