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槐腐烂病怎么办呢?

(2014-09-22 09:22:07)
标签:

绿化苗木

苗帮手

苗木

国槐

国槐腐烂病

分类: 【苗帮手说苗木养护管理】
http://s7/mw690/005Fkb34gy6MeAu7bQG96&690

【植物简介】

国槐,树型高大,其羽状复叶和刺槐相似。花期在夏末,和其他树种花期不同,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其枝叶茂密,绿荫如盖,适作庭荫树,在中国北方多用作行道树。 近年来 ,随着城市绿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城市城区绿化树种不断增多 ,国槐有抗寒、抗旱、抗虫特性的观赏性树种。但此树如果在幼苗期养护管理跟不上 ,2~ 4年生幼树极易感腐烂病 ,导致幼树枯死和大树的枯枝。

【分布危害】

国槐腐烂病也称国槐溃疡病。在河北、河南、江苏、陕西等省均有发生。除国槐外,龙爪槐也受害。主要为害槐树的幼苗和幼树的绿色主茎及大树的1~2年生枝。严重时能引起幼苗和幼树枯死及大树枯枝。 

【症状】

国槐腐烂病有两种症状类型,分别由不同病原菌所致。 

小穴壳菌属真菌引起的腐烂病:病斑初呈黄褐色,呈近圆形,后渐扩大呈椭圆形,病斑边缘呈紫红色或紫黑色,病斑可长达20cm以上,并可环割树干。后期病部形成许多小黑点,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部后期逐渐干枯下陷或开裂,成溃疡状,但病斑周围很少产生愈伤组织,故次年仍有复发现象。  

由镰刀菌属真菌:引起的病斑初期呈浅黄褐色、近圆形、渐发展为梭形,长径1~2cm左右。较大的病斑中央稍下陷,软腐,有酒糟味,呈典型的湿腐状。病斑可环割主干而使上部枝枯死,后期在病斑中央出现桔红色分生孢子堆。如病斑未环割树干,则病部当年能愈合,且以后一般无复发现象。个别病斑由于当年愈合不好,则第二年可由老病斑处向四周继续扩散。 

【病原】

病原之一为聚生小穴壳菌,该菌的子座组织暗褐色,埋生于寄主皮层组织中。分生孢子器近圆形、椭圆形,具孔口,可数个聚生在一起。该菌的有性型为茶蔗子葡萄座腔菌。子座埋生于寄主表皮下、后突破外露、黑色、炭质,近圆形或扁圆形,一至数个子囊壳聚生于其内。子囊壳扁圆形或洋梨形、暗黑色,具乳头状孔口,子囊呈棍棒状。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另一病原为三隔镰孢菌。该菌在PDA培养基上产生桃红色到紫红色色素。大型孢子镰刀形2~5个分隔,多数为3个分隔,无色。老熟孢子中部细胞常形成原垣孢子。小型孢子为长卵圆形,单生,无色。

【发病规律】

该病发生在1~6年生国槐幼树上 。镰刀菌型腐烂病约在3月初开始发生,3月中旬至4月末为发病盛期,5~6月产生孢子座。但在自然情况下并未发现有新侵染发生,至6~7月病斑一般停止发展,并形成愈伤组织。小穴壳菌型腐烂病发病稍晚,在子实体出现后当年虽不再扩展,但次年仍能继续发展。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现象。病菌可以从断枝、残桩、修剪伤口、虫伤、死芽、皮孔、叶痕等处侵入。从叶痕、皮孔、健树皮分离表明,病菌在叶痕中占比例最多,其次是皮孔。解剖观察可见粗短菌丝在皮孔,叶痕和健皮较浅的皮层组织细胞间潜伏。当树皮膨胀度小于85%时,枝条上的溃疡病斑急剧增多。60%时达最多,如再失水则枝条枯死。病害的潜育期约一个月。 

【防治措施】

1. 加强管理是控制该病的基本措施。对于浮尘子等为害严重的地区应及时治虫,以防形成大量虫伤。注意灌水,保持树皮含水量以增强抗性,尽量避免苗木受伤形成伤口。及时剪除病枯枝,春秋两季对苗木干部及伤口涂波尔多液及多菌灵保护剂,防止病菌侵染。

2. 药剂防治,用千分之一升汞液或多菌灵等其它药剂保护伤口。用25%瑞多霉300倍液加适量泥土后敷于病部,或用40%乙磷铝250倍液喷涂枝干均有明显防效。其它如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等也有效。发病初期刮除或划破树皮,用1:10浓碱水、200倍液50%福美甲胂或代森锌涂病部病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