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实施与指导研究研究方案
(2019-09-12 14:30:15)一、核心概念界定
混龄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是指大、中、小班幼儿共同参与的户外游戏。该游戏要求幼儿间能够通过自主的合作和沟通,达成特定的游戏目标,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能够在共同的合作与探索过程中,实现自身认知和能力的双重提升,打破传统的教育阶段限制,为幼儿提供更为宽松的自由成长环境。混龄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优势较为显著,能够充分释放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依循自身的个性,选择相应的游戏主题,通过自主的沟通和交流,达成特定的游戏共识,进而在游戏过程中,通过相互观察、相互模仿、相互带动的促进机制,实现自身认知和能力的有效提升。相较于传统的户外自主游戏活动形式,混龄幼儿户外自主游戏在表现形式上,打破了年龄阶段的限制,能够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让不同年龄段幼儿在相互带动下,根据自身的实际诉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游戏活动,并让大龄幼儿和小龄幼儿间的相互影响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小龄幼儿可以向大龄幼儿学习更多的使用知识和能力,而大龄幼儿在榜样作用的激励下,则可以主动规范自身的言行,成为幼儿学习的好榜样。这种互动机制的引入,将为幼儿的自主学习、自主提升提供全新的道路,实现幼儿户外游戏活动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二、研究现实背景
混龄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实施,是近年来的一个新热点。但由于传统的幼儿教育限制问题,依然在影响着幼儿园的选择。因此,真正的混龄幼儿户外自主游戏并未有效落实到实践的教学活动中。同时,由于受到幼儿园基础资源和幼儿基本能力的限制,在混龄幼儿自主游戏开发过程中,游戏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较为显著的问题,具体包括:
(一)基础薄弱问题
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展开,需要依托游戏的多样性和活动的多维性,来保障整体的户外自主游戏效果。因此,对幼儿园基础设施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幼儿园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游戏选择,并根据幼儿个性的差异,形成更为匹配的游戏环境。然而,当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主要以整体构架为主,凸显幼儿园的核心特色,在释放个性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且户外的各项保障措施还不够健全,幼儿开展户外自主游戏的基础设施,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因此,整体的实施难度相对较大。
(二)形式僵化问题
在混龄幼儿自主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游戏形式的设定和选择,需要引入幼儿这一新型主体,尊重幼儿的主体需求,形成更具个性的游戏活动。因此,需要幼儿在实践的活动中,根据自身的选择,促成游戏形式的多元化,但幼儿群体自身的自主意识相对薄弱,创新能力还存在严重的不足。在进行自主游戏设计、实施、管理等活动时,存在明显的力不从心现象,教师也缺乏相应的专业指导能力。因此,现阶段的户外自主游戏往往形式比较僵化,采用了更易于管理的游戏活动。在活动的吸引力上严重不足,无法真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在参与这些自主游戏时,也往往由于自身无法进行真正的自主游戏,受制于各种游戏规则,使得游戏的趣味性和适应性大幅下降,没有真正起到调动幼儿积极性的作用。
(三)管理失调问题
在混龄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实施与指导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活动推进的实际情况,予以相应的管理和指导,确保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够充分释放自身的游戏热情,得到相应的安全保障。这就要求幼儿园能够形成适用于户外自主游戏的创新管理机制,打破现有的管理限制,让幼儿教师能够以更为直接的方式,参与到户外自主游戏过程中来。但从实际观察的情况来看,在户外自主游戏管理上,幼儿教师往往会过度参与游戏活动,忽视对于游戏基础性资源的有效管理。因而,整个游戏过程难以达到自主游戏的效果,也无法保障创新游戏的有序推进,出现了管理方面的明显失调。
有鉴于这种情况,幼儿园应当为幼儿教师提供专门的管理培训,使之适应以基础资源管理为引导的自主游戏管理方式,通过资源、设施、场地等基础性设施的有效管理,来保障幼儿自主游戏的顺利推进。同时,为幼儿提供更自由的活动空间,保障自主游戏的实施效果。
(四)认识不清问题
在混龄幼儿户外自主游戏实施过程中,家园双方在认知层面的不一致,是影响整个活动推进的重要障碍。在对幼儿家长的实践调查中可以发现,家长对于幼儿户外活动本身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对于幼儿参与户外游戏的要求相对较高,这就使得混龄幼儿户外自主游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同时,混龄幼儿共同游戏的新形式,对于家长来说也是一种新鲜事物,很多家长并不熟悉这种形式的优势,也担心混龄幼儿开展游戏时,会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面对家长这种认识上的差异性,幼儿教师应当采取一些主动的沟通措施,通过学习培训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进而以多种渠道与家长进行深度沟通,让家长了解混龄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优势,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户外自主游戏活动中来,陪伴幼儿共同成长。
三、研究价值和意义
(一)研究价值
课题研究将有效解决混龄幼儿户外游戏实施与指导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出适宜当前幼儿语言环境的解决方案。从环境创设、形式创新、精细管理、家园共育四个角度,来解决当前的教学难题,让混龄幼儿户外自主游戏得以在实践教学中有效实施,确保新型的游戏活动能够持续地发挥促进作用,实现幼儿基础能力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让幼儿在自主的合作、沟通和交流中,实现自身认知与能力的双重提升。同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促成幼儿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提高,凸显幼儿园在特色游戏方面的核心优势。
(二)研究意义
课题研究将进一步完善混龄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理论体系,建立基于混龄幼儿的实践教学理念,确立以幼儿为主体的自主游戏开发、实施与管理模式,为幼儿园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将基于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理论创新,丰富户外自主游戏的形式体系和内容体系,为相关理论研究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撑。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深入的实践调研,了解混龄幼儿户外自主游戏开展的实际情况,明确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了解幼儿、教师、家长等相关各方的反馈意见,明确具体的游戏诉求。
2.通过理论学习的方式,整合国内外先进的户外自主游戏开展经验。针对当前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提出混龄幼儿户外自主游戏实施与指导的创新理念,明确基于混龄幼儿系统模式的自主游戏开发、实施和管理模式。
3.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综合反馈,来形成混龄幼儿户外自主游戏实施与指导的创新应用方案,明确具体的应用措施,指出相关各方应当采取的工作方法。
4.通过实践工作,建立适于混龄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幼儿园环境,让幼儿在户外自主游戏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实现幼儿基础认知和基础能力的有效提高。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凸显幼儿园在游戏教育方面的核心特色,促成幼儿教师群体教育素养的深化发展。
5.通过实践研究过程,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保证形成丰富的教学个案,为开展更多的教学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目标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混龄幼儿户外自主游戏实施与指导问题研究,户外幼儿不是婚礼,幼儿户外自主游戏实施与指导创新方案,研究混龄幼儿户外自主游戏实施与指导,实践应用个案研究。
五、研究对象与范围
课题研究对象为大、中、小班全体幼儿。
六、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搜集并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料。
(二)调研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沟通、实地观察等多种方式,了解混龄幼儿户外自主游戏开展的实际情况。
(三)行动研究法,在实践工作中依照创新方案,开展混龄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实施与指导。通过实践反馈信息,对创新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四)经验总结法,在实施过程中,对创新研究成果的应用情况进行跟踪、观察、记录和评估,总结实施经验,完善研究成果。
七、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9年3月-5月)
搜集相关研究资料,组织开展研学会议,设计研究框架,明确研究分工。
(二)实施阶段(2019年6月-7月)
组织开展实践调查活动,了解当前存在的问题及需求,确立混龄幼儿户外自主游戏实施与指导的创新方案,并在实践教学中进行应用检验和完善,形成丰富的教学个案。
(三)总结阶段(2019年12月)
总结前期研究成果,编撰课题研究材料,通过讲座、汇报、发表等多种渠道,对成果进行扩散。
八、预期成果
通过此次课题研究工作,将形成混龄幼儿户外自主游戏实践研究报告、活动方案、实施与指导方案、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等众多成果,并有效完善幼儿园混龄幼儿自主活动体系,实现幼儿园环境创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幼儿开展户外自主游戏,建立规范的混龄幼儿户外自主游戏规则,让幼儿在实践的游戏过程中,实现自身基础认知和基础能力的有效提升。
九、保障条件
课题研究人员具备丰富的研究经验,研究工作也得到了所在单位的高度重视,为研究提供了设备、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便利条件,有效保障了研究工作的顺利完成。
2019年7月25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