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斯特·雷文森
问自己“我是谁?”以及“我是什么?”,然后静待答案自动浮现。头脑永远无法给出答案,因为所有的念头都是有限制的。所以,可以在静坐或冥想时提出这两个问题,“我是谁?”,“我是什么?”。当其它念头浮现时,把自己带回来,回到这两个问题上。如果你做不到,可以问自己“谁在想?”,答案当然是“我在想”。然后顺势问“我是谁?”,这样就又能回到原先这两个问题上。持续地做,不管需要多长时间,直到你最终得到答案。
——《终极自由之路》
方法是很多的,但最好的方法是每个人到最后都会使用的方法,那就是:找到“我是什么”
的答案。这个探寻应在每时每刻都保持着,而不只是在冥想时,必须整天都这样。当我们正在工作时,无论做什么,在我们头脑的背景里我们能够总是保持着这个问题:我是什么?直到答案自动呈现给我们。
任何头脑能给我们的答案必定不是它,因为头脑是一个有局限的仪器。所有的念头都是不完全的、受限的。所以任何头脑给出的答案都不可能是正确的。答案到来的方式只不过是避开那种盲目——我们强加于自己
——通过假想我们是会思考的头脑与身体的结合体。当念头平息下来,无限的存在就会变得明显。它自己在闪耀,它任何时候都在那里,它只是被限制性的念头所覆盖而已。
因此,方法是提出问题“我是谁?”,然后安静地等待答案。其它的想法会出现,最大的困难就是让这些想法平息下来。当其他的想法出现,如果我们提出这个问题:“这些想法是对谁的?”答案当然是对我。那么,我是什么?这让我们重新回到这个主题上。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得以持续专注在“我是什么?”。
——《终极自由之路》
如果你能提起并盯住“我是什么?”的疑问,直到真正的你呈现出它自己来,那么这就是获得全然自在的最快方法。我还有待去会见那些办到的人。如果你能一天二十四小时地和“我是什么?”厮守在一起,摒除所有其它思想。那就只消几个星期时间,你就能办到的。在任何情况下,不论你在做什么,你必须一直在心智的背后维持着“我是什么?”的疑问。
——《莱斯特·利文森自传》
拉玛那·马哈希
问:心智如何才能平静?答:以“我是谁?”来参问。“我是谁”之一念将会消灭其他诸念,而且有如拨撩火中薪柴的木枝,它在最终亦将烧灭。在这之后便会有自性的了悟。
——《回到你心中》
问:执持“我是谁?”之一念的方法为何?答:当其他念头生起,不必追赶,此时应当参问:“念头对谁而生?”念头生起多少,皆不打紧。念头生起之时,应当勤问:“这念头对谁而生?”浮现出来的答案将会是“对我!”所以只要参问“我是谁?”心智将会回到它的源头,而杂念将会沉淀。以此法反复修习,心智会发展出停留在自身源头的技巧。
——《回到你心中》
问:参问应该练习多久?答:只要心智之中还有客体的妄念,“我是谁?”的参问就仍是必要的。当念头一浮现,应当在起源处以参问立即将其消灭。如果一个人不间歇地将自己留在对自性的禅定中,这样也可以。只要围城之内仍有敌人,他们便会继续突击;如果他们一出现就被歼灭,围城自会落入吾人之手。
——《回到你心中》
马哈拉吉
问:我的问题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存在本质?马:抛弃所有的问题,只有一个除外:“我是谁?”毕竟,你唯一能肯定的事实是,你之所是。“我是”是肯定的,而“我是这”则不是。努力找出你真实的自己。
——《我就是那——与室利·尼萨伽达塔·马哈拉吉的对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