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道德经第二章心得体会
(2015-05-17 09:30:12)
标签:
万物无为不言之教相倾成功不居 |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成功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天下人都知道喜欢的东西,往往就会变得讨厌了。这里的“美”是喜欢,“恶”是讨厌的的意思。举个例子,不如说黄金,所有人都喜欢黄金,然后神把大地、海鲜都变成黄金,那我们是不是厌恶了呢,恐慌了呢!到那时候我想剩下的唯一一碗水肯定会比所有的黄金更令人喜欢。我想在这里,老子要告诉我们的是,事物的存在往往是对立统一,相反相因的。紧扣第一章名可名,非常名。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同上,这里“善”我理解为擅长的意思。举个例子而是多年前,你会用电脑,玩游戏懂得一些基础的电脑知识,你会认为自己很懂电脑,擅长计算机,而到现在你还只会这些,你会认为自己在计算机方面很擅长么!可见皆知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
所以有和无要通过生这个标准(不变的准则)才能判断。比如我们经常说的,今天有太阳天晴,现在我们知道,太阳每天都是存在的,我们所说的有太阳,是建立在太阳出来没被乌云挡住,太阳光照耀大地,这是个标准,建立在这个标准的基础上,我们才说今天有太阳,今天没有太阳下雨等等。所以生是有无之象的一个标准,没有这个标准何来有无。
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同样的道理,难以相成。我记得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关于李白的,我想大家都知道: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我们把铁棒磨成针好难,但是在现在的科技力量之下,铁棒变成针,只不过是分分秒秒的,这时候我们会说现在铁棒磨成针很容易。何为难,何为易,要通过成去判断。同时道德经也告诉我们,同样的标准,难和易是会转变的,以前难的现在可能很容易,以前容易的现在可能很难。也就告诉我们非恒的道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有互相转变的难易,也有成这个不变的标准,这就是一阴一阳,一阴一阳谓之道啊。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以此类推。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圣人(得“道”之人)明白这个(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道理,所以他们处的是无为之事。无为之事:善于协调,是不制造问题,损有余以补不足。不言之教:不说谁好谁坏,谁对谁错,尊重所有人的意见,让他们自己摆平。
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成功不居。
天地间的万物,它们都道的造作。但造作了以后,虽然生长万物并不据为己有,作了也不自恃有功于人,或自恃有功于天地。道生了万物,万物中都有道,但道不主宰万物,任其发展,圣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处无为之事。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这句话我没有很好的理解,字面理解,正因为不居功,功劳才不会磨灭。我想老子要告诉我们的是不为功名所累赘。
通过第二章的学习深刻体会到老子说的“无为”就要我们“为”,“不言”就是要我们“言”。只是让我们慎行慎言,不该说不该做的时候千万不要说,不要做。人对了,时对了,该你说你做的时候毫不犹豫,当仁不让。甚至人对了,时不对,那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孔子、诸葛亮都有这样的精神,尽人事以听天命。
前一篇:我的人生该走向何处?
后一篇:我眼中的孔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