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一元茶馆”,找到久违的“松弛感”

(2024-10-31 15:24:36)
标签: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正能量

文明

“一元茶馆”,找到久违的“松弛感”

在“一元茶馆”,找到久违的“松弛感”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的小河边,一间老铺子半掩着门,墙上的挂钟指向4点。铺内的木桌、长凳,泛着时光浸润的特有光泽,桌上摆着几十只老式开水壶,墙洞里摞着一只只搪瓷茶缸,屋角煤炉上烧着开水,铜壶嘴里“滋滋”冒着水汽。屋内,81岁的潘平福正弓着身子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等待清早的第一批茶客上门。这间老铺名叫聚华园茶馆,是村里有着近200年历史的老茶馆,潘平福老人正是茶馆的第四任掌柜,接手茶馆至今已有58年。考虑到茶客多为老年人,如今茶馆只是象征性地收点茶钱,一元钱就能喝上一天,因此茶馆在当地有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一元茶馆”。

 

在“一元茶馆”,找到久违的“松弛感”

    不多时,不少老茶客便登门了,茶馆也开始热闹起来。“有几天没见,忙什么去了”“最近身体怎么样”……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陆续到来,很快便凑成了一桌又一桌。潘平福一边跟茶客打着招呼,一边不紧不慢地泡起热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潘平福的茶水只卖5毛钱一杯。到了2011年,抵不住茶客们的一再坚持,他才把茶水涨到一元钱。到了2014年,茶客们又提出自带茶叶,只需要茶馆提供热水。哪怕如此,一天最多三四十杯茶的收入,仍无法让茶馆收支平衡。面对茶客们想要出资支援的想法,潘平福婉言谢绝,索性干起了年轻时学过的手艺——为村民理发修面,以此来补贴亏损,维持茶馆的正常运营。

在“一元茶馆”,找到久违的“松弛感”

这两年,村里发展起旅游业,不少村民开起了饭店、民宿,安静的荻港村又开始热闹起来。对潘平福而言,最直观的感受便是茶馆里多了许多慕名而来的年轻人。面对他们,潘平福总是热心招待:“年轻人图新鲜,体验一元钱的茶水,老茶客们早都习惯了。”面对这种碰撞,他和邻居们也都觉得挺新鲜。“老潘对自己很抠门,但只要是做好事,就特别爽快。”荻港村村民章宇民说,资助修建荻港农民公园、修复村里传统建筑——每每这些时候,潘平福都很大方。

    如今,茶馆成了古村中乡愁的寄托、休闲的场所。“看着大家能有个去处,我也开心。”潘平福说,如今年事已高,茶馆不知道还能撑多久,但只要他在,“一元茶馆”就会永远给大家备足茶水;只要还有一个客人来,他就会拿起剃刀,认真理发、刮面。

  “一元茶馆”里,有老茶客们讲不完的故事,有潘平福平凡的一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