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寻辽宁兴城的辽代佛塔——白塔

(2015-12-17 10:25:00)
标签:

历史

文化

考古


作者:李明泉


          来到辽宁兴城市居住后,据当地人讲,此地深山里有一座九百多年前辽代的白塔,这勾起了我极大的兴趣。2013年夏日的一天,风和日丽。我下午开车前往兴城市西北约十多公里外的白塔乡,探寻这神秘的辽代佛塔——白塔。


         从兴城市开车到白塔乡镇上,我询问辽代佛塔的方位,一家超市的大姐告之:继续往北八里地,走到头,到塔沟村就到了,白塔就在那里。我开车继续前行,青山绿水开始呈现,此地势为三面环山,还有一条大河,山谷为一条狭长的走廊,行车路线就沿着山谷向前延伸。自然景色优美,堪比世外桃源。开了十分钟乡村小路,距离“沟里”终点一千多米,就能看到远处碧绿群山的围绕中,有一座巍峨古塔高高耸立,蔚为壮观。

 

           进入了塔沟村落,发现塔沟村就是在这山沟的尽头,而佛塔和寺院就坐落在这农舍村落中间,这也更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气息。这佛塔是什么时候建的,为什么在这深山之中会湮没这么一座高高佛塔,她历经了什么历史沧桑?我的问号一个个出现在脑海中……

 

           穿过村落进入了寺院的正门,佛塔就在眼前,我就在她的脚下。首先,看了一下历史遗迹的石碑介绍:“白塔峪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1092年辽代大安八年,高43米,为八角十三级砖塔,四面有砖雕佛像,另四面塔身置砖碑,刻佛家语,佛塔的年代确认源于地宫出土的石经和塔铭记。”

 

            我再围绕塔底的走过,仔细仰望塔身四面上的佛家刻字浮雕内容有:“诸行无常”、“生滅滅已”、“是生滅法”、“寂滅为乐”等,这些大字楷书遒劲有力,方圆厚重,庄严肃穆,有隋唐楷书遗意。砖雕佛像精美绝伦,形态各异,让人叹为观止!

 

            有一面塔底向地下挖了一个大坑,同一处塔身距离地面越一米高的地方,还挖有个仅容一人钻入的洞,我向洞内探去,洞的方向向下延伸到塔底深处。我考虑这就是通向佛塔地宫的通道,石经和塔铭记就是通过这个洞口和地道发现的吧?想到这些疑问我不禁又严肃起来,充满了敬畏的感觉。这个大坑和洞应该就是考古工作者发掘和维修时留下的。

 

           在塔的周围也转悠了半天,里面还有一座寺院,我就到寺院的建筑四处走走,寺院的建筑非常崭新,应该是这几年刚建的,或者就是在古寺的遗址上建的,但除了古佛塔,其他辽代古代的遗迹我就没有再看到了。

 

           转眼我在佛塔和寺院徜徉了有一个多钟头,离开了此地。看着周围群山环绕,郁郁青青,真的回味无穷。感慨历史的变迁,亦心潮澎湃。我想象着九百多年前辽代时熙熙攘攘、繁盛无比的佛家圣地的景象。那时的人们会不会也和我一样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呢……

 

            回到家我有仔细查找了关于白塔渊源的文献记载:

 

            19727月,当地居民在古塔东墙外取土时,从古井中挖出两块石刻,一块为“掩藏记”碑碣,乃辽大安八年(1092年)建塔时所埋。另一块为元大德六年(1302年)翠峰寺地产碑碣。这两块石刻现在由兴城市文化局文物科保管。1978年在对该塔进行维修时,发现在塔下中央12米深处有17块青砂岩碑砌成的地宫一座。地宫为八角石藏,中间容空五尺,其遗物早年被盗,只遗有石匣和诸供具的残片。地宫石碑上刻有造塔记等。最为珍贵处是碑文中记有明确的建塔时间、缘由、经过以及掩藏物。在塔地宫石室中有关于建塔人与始建年代的题刻:“大安八年岁次壬申九月辛已朔二十九日,皇孙燕云公主件舍利浮屠十三檐,高逾百丈……。由此可知建塔人为皇孙燕云公主。该塔是辽宁省有明确建筑年代的一座辽代砖塔,造型独特,结构精巧且遗物丰富,因此也是研究我国辽、宋时期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千年后的回眸——解读兴城白塔峪塔》)

 

 

          另外,清代初年编写的《宁远州志》记载了白塔:“九嶐嶙峋,幽峭绝胜,诸山有泉流出。盛夏恒见冰澌,塔在其阳,八面十三层,巍然天外。”由此可见,白塔虽始建辽代,盛时在辽代,但在明清时也为人所重,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的长期延续性。


http://s2/mw690/005EU6GCzy6XRQTlLKp01&690
(地图红色A处为白塔乡塔沟村坐标,距离兴城市十几公里)


http://s6/mw690/005EU6GCzy6XQ0xWIol55&690
(维修之前,白塔曾经的“危塔”面貌)


http://s11/bmiddle/005EU6GCzy6XQ0xKiAq3a&690
(维修中曾经的情况)

http://s8/mw690/005EU6GCzy6XQ0yfqCjd7&690
(维修完成后,我拍摄的面貌)



http://s6/mw690/005EU6GCzy6XQ0xNCip15&690
(维修完成后,我拍摄的面貌,楷书大字尤为醒目)


http://s14/mw690/005EU6GCzy6XQ0yvDpb5d&690
(地基和通往地宫的洞口)



http://s8/mw690/005EU6GCzy6XQ0xPJLV47&690
(通往地宫的隧道洞口)


http://s3/mw690/005EU6GCzy6XQ0xRZTk42&690
(美轮美奂佛雕)


http://s8/mw690/005EU6GCzy6XQ0yrMoL87&690
(维修后留下的古代残存砖瓦)


http://s9/mw690/005EU6GCzy6XQ0y5qtif8&690

http://s14/mw690/005EU6GCzy6XQ0xUyKx9d&690

http://s5/mw690/005EU6GCzy6XQ0yaOxe24&690
(四周群山围绕,郁郁青青)



http://s12/mw690/005EU6GCzy6XQ0ydaIj1b&690
(新建的寺院)



http://s15/mw690/005EU6GCzy6XQ0ymyAK5e&690

http://s5/mw690/005EU6GCzy6XQ0yo36Q94&690

http://s9/mw690/005EU6GCzy6XQ0ykeYEe8&690
(告别塔沟村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