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甘孜融达锂业与甲基卡锂矿背后的玄机
(2016-05-27 21:07:48)甲基卡锂矿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康定、雅江和道孚三县的交界处,目前占地超过1500亩。距离塔公乡直线距离20公里,距离亿比措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试验区最近距离2.5公里。矿区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地质条件较为脆弱,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极难恢复。
据四川甘孜州国土资源局报告,甲基卡锂矿已探明储量188.77万吨,资源前景有望突破300万吨,初步估价达3876亿元。
这么大一块“蛋糕”,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自然不会放过。但是,当地已放牧和旅游服务为主业的当地藏民,似乎很难从中分到一杯羹,而且很多牧民也明确表示,他们不希望靠开矿来发展经济,这不光是出于对山川的信仰,毕竟任何人都不难想到,靠开矿来发展经济给大多数人带来的是什么后果,而这样的后果开矿这十年来他们一直在承受。
经查,甘孜州融达锂业有限公司隶属于路翔股份有限公司,原名四川省集海锂业有限公司,为四川省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和美国迈科思有限公司的合资企业。
融达锂业公司甲基卡锂辉石项目环评2005年4月经原四川省环保局(现为环保厅)批复同意开工建设,2005年5月正式动工,然而,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就多次暴出违规问题。
经查,2007年5月(另有说为8月)原四川省环保局对该项目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生产工艺及尾矿库的实际建设与环评要求不符,对此原四川省环保局责令融达锂业进行整改,并要求其对变更情况提交补充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补充环评由四川有色金属研究院于2007年12月完成)。
另外,2007年7月(该时间可能有误)四川省环保局现场验收时发现尾矿库回水工程没有建设,要求融达锂业补建该项目工程后才能办理验收。2009年4月24日,甘孜州环境保护局出具甘环发[2009]97号《关于同意康定县甲基卡锂辉石矿项目试生产的批复》,批准融达锂业进行试生产。2010年4月该项目开始试生产,并于2010年7月验收,2010年9月正式投产,项目规模为年处理原矿24万吨。
另外,项目环评表示该项目周围5公里范围内无人居住,也没有水源保护区。虽然从法规的角度这样的选址是符合要求的,但是该环评显然没有考虑项目位于草原地带,虽然没有人定居,但是项目周边可能一路之隔的地方依然会有人放牧,牧民和牛马同样要受到影响。
按照当地牧民的说法,自从开矿以来,河流和牧场就已经受到污染,不仅仅是死鱼,牦牛也有很多异常死掉的,尽管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去证明这么多牦牛的死掉和企业开矿之间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2013年,企业欲扩大生产规模,启动“甲基卡锂辉石矿 105 万吨/年技改扩建项目”。
按照企业官方发布的消息称,融达锂业康定呷基卡锂辉石矿105万吨采选技改项目于2012年在州经信委立项,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采选规模由24万吨/年扩建至105万吨/年、新建废石场、扩建尾矿库等,新增建设用地超过3000亩。该项目自2013年启动以来,因征地工作受阻,项目推动困难,并先后受芦山"4·20"地震、康定"11·22"地震的影响,导致融达锂业自2014年冬歇期结束后扩产进度停滞,同时原有产能生产经营全面停顿,目前仍未恢复。
但是当地民众普遍认为,停产的真实原因源自2013年的一次大规模死鱼污染事件。
2013年,塔公乡发生了一次严重的死鱼事件,按照环保部门的说法,死鱼是由于停电导致生产废水循环设备无法正常运行而外排,致使水质出现异常。事故发生后,甘孜州环保局责令停产整改,并对其进行了立案查处。据村民讲,企业这次停产之后就一直未再动工。
然而,近年来随着新能源产业的飞速发展,甲基卡锂矿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益高涨,甘孜州政府也提出了“坚持科学、有序、安全、环保、共享原则,保护优先、适度开发,推进集约发展,构建锂冶炼及深加工完整产业链,集中力量打造‘中国锂都’”通过锂矿开发,锂产品深加工,到2020年预计将实现产值100亿的发展规划,并对先前的“甲基卡锂辉石矿
105 万吨/年技改扩建项目”进行了调整。根据州政府的批复意见,融达锂业将原有建设方案调整为:在塔公矿区建设 105 万吨/年采矿场,对原选矿厂通过技改达到 45 万吨/年的处理能力,不再在
塔公矿区扩建选矿厂和尾矿库。关于后续 60 万吨/年选矿厂的扩建问题,今后专题研究在州内或“飞地”工业园区新建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6年年初以来股市新闻开始大量播报融达锂业即将复产的消息,且宣传中形势一片大好,“放心大胆的涨吧”。正当此时,5月4日,塔公乡就再次发生了死鱼事件。
按照企业和环保部门的说法,企业的生产废水是没有外排的,尾矿库的渗水是经过收集池收集之后输送回流的。而且企业自2013年以来就一直处于停产状态,这次污染事件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但是从企业建设过程来看,两次出现的违规行为都与尾矿库有关,而且近期环保部门的现场检查亦有说明,尾矿库仍存在安全隐患,要求企业及时进行整改。不久前环保志愿者现场查看也有发现,尾矿库的截渗坝根本没有起到作用,坝内的水有出口直接向河中排放。
虽然工厂已经停产两年多,但是停产不等于不排污,只要尾矿库还在,存在渗水就是不可避免的,尾矿库设计中的渗水收集回输的设施在停产期间也很可能停止了运作,停产期间尾矿库很可能仍在长期缓慢地排污。
何况,企业官方亦有发布,45 万吨/年选矿厂技改工作已经开始启动。当地居民以及环保志愿者不久前的现场查看也证实企业厂区内确有新的设备建设。在这期间,企业在厂区里都做了什么,企业对尾矿库做了什么,虽然企业“并未生产”,但是尾矿库渗水是否会因“不明原因”流进了河道从而引起死鱼目前仍不得而知。
期待有关部门能够早日给出一个经得起推敲的“调查结果”。
还有,倘若甘孜州打造“中国锂都”的念想扔不可阻挡,起码也应严格要求相关企业打理好自身,万不可像十年前那样带着满身的问题投入生产,并给予当地百姓足够的尊重。唯有如此,才对得起山川和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