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丝珐琅,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景泰蓝,对于投资者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从此次拍卖成交的情况来看,投资者在选择拍品的时候应该“不走寻常路”,也就是说不能只关注经典器型,如瓶、碗、壶等,更要关注特殊造型的器物。
清乾隆御制铜胎掐丝珐琅胡人像
2008年6月13日,一对清乾隆御制铜胎掐丝珐琅胡人像以652.8万欧元的在法国巴黎成交,这一价格成为迄今所知中国铜胎珐琅器拍卖的最高价格,刷新了一件清康熙御制铜胎画珐琅彩黄地牡丹雉鸡图盖盒在2005年5月香港苏富比春拍以1972万港币创造的原纪录。不仅如此,在同场拍卖中,紧随其后的一件清乾隆御制铜胎掐丝珐琅鸟笼摆件也以204.8万欧元成交。
专拍中7件拍品的成交价进入中国珐琅器拍卖前30名,除上述三件之外,清乾隆御制铜胎掐丝珐琅盆以64.8万欧元成交,排名第十四;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兽耳尊50.24万欧元,排名第十九;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花觚45.6万欧元,排名第二十;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贲巴壶36万欧元,排名第三十。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北京故宫博物院珐琅器研究专家夏更起认为,此场拍卖拍品之整齐非常少见,其中有的拍品为珐琅器的孤品。
例如胡人像和鸟笼,“以铜胎珐琅所制作的人物立件数量极少,目前所知国内的博物馆藏品里都没有类似的实物,故宫藏有的珐琅器物里,仅发现以人物像作为装饰部件的。这对胡人像原来手里应该还持有东西,现在找不到了,也不知原持有物应该是什么。以胡人作为表现对象,表现的是乾隆时的一种大国主义思想,展现出了乾隆时期的盛世气象。”
“珐琅鸟笼摆件是独一无二的,国内外博物馆都没有类似实物。乾隆时期的珐琅器器型丰富多彩,玩赏品的种类很多,如大英博物馆藏有一件以珐琅掐丝工艺制作的狗窝,相信都应该是当时乾隆帝的玩物。”被张宗宪购入的一对“大清乾隆年制”款鸭尊也非常少见,“原本应该还有个盖,原来应该是宫廷的陈设物,故宫藏品中与此完全一样的没有,但是其他动物造型的实物有,比如明代晚期的鸭子、狮子、大象摆件。”
受此场专拍成功的影响,各大艺术品拍卖公司在随后的秋季大拍中,纷纷借势推出了相当数量的铜胎珐琅器精品,价格屡创新高。9月18日,纽约苏富比秋拍中国瓷品工艺术品专拍图录封面拍品即是一对清康熙御制的铜胎掐丝珐琅童子,估价130万至180万美元,终以112.74万美元易主,成为了目前所知的第二高价成交的铜胎珐琅人物像。9月19日佳士得纽约秋拍中国瓷器工艺品专场,也一举推出了17组铜胎珐琅器拍品,大部分是清代普通制品(明代品仅两件,一件明初的桶式三足炉以5.14万美元成交),成交过半。
10月9日,香港苏富比秋拍,铜胎珐琅器亦精品云集,“镂月开云-圆明园遗珍专拍”36件拍品中,4件上拍的铜胎珐琅器精品全部成交,成交价皆超过300万港币,进入历年铜胎珐琅器拍卖成交前30名。清乾隆御制铜胎画珐琅柠檬黄地缠枝花卉包袱瓶以1488.75港币居首,此件包袱瓶是再度现身拍场——2004年11月9日首次出现在伦敦佳士得秋拍时,以35.245万英镑成交。夏更起指出,此类“珐琅包袱瓶雍正、乾隆宫廷都有制作,广州地区也做过类似的器物”。清乾隆御制的一对铜胎掐丝珐琅“春寿”宝盒以1152.75万港币成交,而此对盒2002年首次出现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会上仅以62.14万港币易主,5年时间,涨幅接近20倍。清乾隆御制铜胎掐丝珐琅“海水云龙”图八方瓶以704.75万港币拍出。清乾隆御制铜胎掐丝珐琅福寿纹“太平有象”三足炉以384.75万港币成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