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釉是陶瓷史上出现最晚的一种瓷器釉色

(2016-05-30 13:19:31)
标签:

瓷器

红釉

分类: 瓷器
喜欢收藏瓷器,了解中国陶瓷史发展的人一定知道红釉瓷器是最难烧造的,直到清朝才出现了胭脂红、珊瑚红釉、郎窑红等红釉瓷器,所以红釉红釉是陶瓷史上出现最晚的一种瓷器釉色。
红釉中国红代表着吉祥
中国人喜欢红,红色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吉祥、生命之色这一点古人很早就观察到了瓷器烧造红釉也是非常难的事情,唐代时偶然由长沙窑烧造出近似红的颜色但那个红在今天看来
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带有紫色的色系;宋代也是偶然出现了红色的瓷器而且数量非常少;元代以后才能烧造真正意义的红釉瓷器,到了明清两朝红釉就烧得游刃有余了。
红釉是中国瓷器颜色釉品种之一。其以铜为呈色剂,经还原焰高温一次烧成。红釉于北宋初年已出现,但呈色不太稳定。真正纯正、釉色稳定的红釉是景德镇窑在明初创烧的鲜红釉。嘉靖年间又创烧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釉。 铜红釉为高温釉,铁红釉为低温釉。高温红釉种类很多,按色泽分别称宝石红、霁红、豇豆红、郎窑红。如按其发展状况,则永乐鲜红、宣德宝石红、嘉靖矾红、康熙的郎窑红和豇豆红较为著名。

http://www.hues.com.cn/upfile/pic/image/20160530/20160530110258215821.jpg
  鲜红釉碗,明宣德,高8cm,口径18.9cm,足径8cm。清宫收藏
  碗撇口,深腹,圈足。通体施红釉。圈足内施青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明宣德朝是明代红釉瓷器制作最辉煌的时期。宣德时期,红釉制品不仅在数量上有明显的增加,而且较之永乐鲜红釉器更胜一筹,出现了宝石红、祭红、积红、霁红、鸡血红、牛血红等名目繁多的新品种。宣德红釉呈色浓艳,又往往在器物转折变化的棱角处隐现胎骨而呈现白色筋脉,增添了观者视觉的变化,耐人寻味。这时的红釉器造型更加丰富,除碗、盘、高足杯外,洗、炉、梅瓶、僧帽壶、卤壶、梨式壶等亦多见。辅助装饰除暗花外尚有描金彩者。此碗在口沿部位形成的一线白釉俗称“灯草口”,红釉的积釉处显现青灰色,最厚处气泡密集,这是宣德红釉典型的时代特征。其色调深沉,不流釉,不脱釉,被称为“宣红”。宣德后,红釉一度衰落,直到清康熙时才恢复。
胭脂红
胭脂红亦称“蔷薇红”、“洋金红”、“玫瑰红”,为低温釉彩。包括釉和彩两种:一为浓艳的粉红釉,因色若胭脂而得名,始见于康熙晚期,雍正时用得较多,施釉较薄,色调鲜艳。另一种指绘画于粉彩器上的桃红色彩,多用于花卉图案上,绘工精致,笔触细腻。
胭脂水釉
胭脂水釉也叫胭脂红或胭脂彩,其色粉红如桃,很象古代美人涂抹于腮的胭脂,因此得名。其呈色剂为金,始烧于康熙朝,雍正、乾隆两朝颇为盛行。胭脂水釉瓷器的胎骨采用上等薄胎白瓷,里釉极白,因外釉所照,映现出极其美丽的淡粉红色。烧成温度在800-850℃之间。           
金红釉
金红釉以黄金为着色剂的低温粉红色釉。金红呈色鲜丽,娇柔悦目。17世纪晚期从西方传入我国,故也称洋红。清代康熙晚期的彩瓷中已见应用,雍正时期金红普遍用于粉彩瓷器上。根据呈色的浓淡,有胭脂红、胭脂水、粉红釉的区别。大约在釉中掺入0.2‰的金,可得较浓艳的胭脂色,掺入0.1‰的金,即呈淡粉色。金红釉一般施于白瓷器上,在800-850℃的炉内烤烧而成。
矾红
矾红是一种以氧化铁为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的低温红釉。其色泽往往带有一种如橙子般的红色,没有铜红纯正鲜艳,但呈色比较稳定,在烧造工艺上比出高温铜红容易得多,因此,御器厂便以矾红取代了铜红。清代矾红被大量使用,一般用于五彩、斗彩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