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红色文化产品保护利用—长征遗址和纪念建筑

标签:
红色文化产品保护利用腊子口哈达铺长征纪念馆会宁红军会师纪念塔 |
分类: 文化 |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红色文化产品保护利用—长征遗址和纪念建筑
郝相礼
在现代,甘肃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发生地之一。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经过甘肃,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幸存者的足迹到达新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全国。艰苦卓绝的革命活动,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成为文化旅游的产品之一。
俄界,位于甘肃迭部县达拉乡,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35年8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进入迭部县达拉乡,9月12日党中央在俄界召开会议。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王稼祥、彭德怀、凯丰、邓发、李富春、叶剑英、聂荣臻、林彪等参加了会议。会议听取毛泽东《关于与四方面军领导者的争论及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讨论了北上的任务和到达甘南后的方针。作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同时中央发出了《为执行北上抗日告同志书》。俄界会议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
腊子口,位于甘肃迭部县腊子乡,是岷山支脉迭山上的一个隘口,隘口长30余米,宽仅3米,两壁绝峰对峙,高耸入云,周围崇山峻岭环抱,腊子河水流湍急,抬头只见青天一线,地势十分险峻,民谚有“人过腊子口,象过老虎口”之说,是甘、青、川藏区通往汉区的门户。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天险腊子口,攻破国民党军队严密防守,胜利占领了腊子口,为红军脱离给养困难的雪山草地,顺利进入陕甘宁边区,实现北上抗日打开通途。现立腊子口战役纪念碑,以供缅怀瞻仰。
哈达铺长征纪念馆,在甘肃宕昌县哈达铺镇,现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935年9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突破腊子口后,于21日到达哈达铺。毛泽东和张闻天住在义和昌药店的后院的平房里。22日党中央在这里召开重要会议,改编红军,确立了长征到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解放后,为了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将当年毛泽东居住的房屋改为长征纪念馆。纪念馆。3间瓦房为旧式土木结构建筑,右间为毛泽东住室,左间为张闻天住室,中为办公室,古式方桌上陈设着当年毛泽东办公用的罩式灯、竹编外壳暖水瓶、砚台、笔墨、床被。“哈达铺长征纪念馆”匾额为胡耀邦所书。
红军榜罗会议遗址,1935年9月26日,毛泽东、彭德怀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在甘肃通渭县西南部的榜罗镇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了红军把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决策,并在榜罗小学南侧打麦场上召开了北上抗日陕甘支队连以上会议。毛泽东、张闻天、彭德怀到会作了重要讲话。1978年,甘肃省政府在此修建了革命文物陈列室,收藏当时红军写的标语、子弹箱、苏维埃铜币等遗物。
会师楼,为甘肃会宁县城西津门城楼,因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于此,故于1949年底改称“会师楼”。原楼建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与会师纪念塔、纪念堂组成会师公园。楼中陈列着红军遗留的革命文物。
红军会师纪念塔,为纪念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会宁而建。1986年10月1日落成。塔通高33.25米,共11层。采用“三塔环抱”成形,象征经过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三大主力军的胜利会师。塔体具有古典民族风格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特点。塔中每层有3间小展室,每展室有窗洞5个,供游人眺望观赏。纪念碑正面为汉白玉塔碑,镌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为邓小平手笔。
山城堡战役遗址,是红军长征最后一次激战之地,位于甘肃环县县城北60公里处,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地处陇东黄土高原北部,山梁纵横交错,,沟壑迂回曲折。它北通宁夏,南控关陇,西接固原,东连陕北,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1936年10月8日,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会师后,国民党调集兵力围剿追击,11月21日,红军经一夜激战,粉碎围剿。23日在山城堡召开庆功大会。会议由杨尚昆主持,朱德、彭德怀、贺龙讲话。山城堡战役是长征的最后一战,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最后一战。1963年甘肃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环县县政府建山城堡战役纪念碑。
临泽烈士陵园,位于甘肃临泽县城东南1公里,1987年为纪念1936年转战河西走廊在临泽阵亡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指战员而建。陵园大门正面为李先念题书“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陵园”横额,郑维山题词“碧血忠魂浩气长存”为门里横额。园正中为烈士纪念碑与烈士墓,西侧为各烈士纪念馆和三十军副军长熊厚发纪念碑,东侧为第九军政委陈海松纪念碑。烈士纪念碑为全园主体建筑。碑高19.36米,象征1936年。碑正面镌刻徐向前题“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永垂不朽”15个鎏金大字,背面刻有临泽县委、县政府撰写的碑文。纪念馆内陈列西路军转战示意图,苦战临泽、血战高台战况介绍和原西路军将领的题词。
高台烈士陵园,位于甘肃高台城东南0.5公里,为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第五军军长及将士墓园。1937年元旦拂晓,军长董振堂率西征全军将士,一举攻克高台城。1月2日,国民党马步芳军尾追至此,围攻高台。红军同6倍于已之敌浴血奋战八天七夜。20日城破,除个别人员突出重围外,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3800余人全部壮烈牺牲。“英雄战死错路上,今日独怀董振堂。望眼城头惊世换,高台为你驻荣光。”这是叶剑英怀念董振堂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