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五大佛教石窟群产品开发(三)

标签:
石窟艺术产品开发数字敦煌项目敦煌舞蹈敦煌影视 |
分类: 文化 |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五大佛教石窟群产品开发(三)
郝相礼

作者在甘肃敦煌莫高
数字敦煌项目不仅仅用于贮存敦煌石窟资料,而且还可以应用这些数字化资源广泛开展艺术展览、网络传播等,推动旅游开放的新模式。
数字敦煌展览利用敦煌石窟高精度数字化成果,经过数据再次加工,依据展览主题策划数字敦煌展。展览形式由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观众在现场体验的同时通过互联网可获取更多的知识。数字敦煌展览现已在社会取得良好的反响,将敦煌石窟的多元价值以展览的形式传播至世界各地。
敦煌研究院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用户可以在浏览欣赏精美石窟艺术同时也可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还可以随意检索感兴趣的内容以及应用VR互动,了解整个洞窟的空间结构和主体内容。
“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标志着千年敦煌石窟借助科技的力量走向世界。
伴随着旅游热潮蓬勃兴起,莫高窟参观游览的游客人数持续攀升。致使洞窟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有害微生物严重超标,对十分脆弱的壁画和彩塑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游客的参观体验及感受亦随之每况愈下。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旅游开放与莫高窟保护的矛盾,在保护洞窟文物的同时又能给游客提供较好的参观体验。在国家和省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敦煌研究院建成了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以数字化为基础,利用当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展示手段,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虚拟洞窟场景,使游客感受身临其境的参观效果。
同时,游客在此了解到与莫高窟遗址相关的历史、文化、艺术、自然风光以及洞窟开凿、壁画彩塑制作等诸多信息,使游客的参观体验得到量的充实和质的提高。
随着数字展示中心的建成投运,敦煌研究院开始实行以分时段参观制度为基础的
游客先到数字展示中心用约60分钟时间观赏2部高清数字电影,然后再到莫高窟实地参观洞窟。在高效配置旅游资源,优化参观流程,均衡分配客流的前提之下,使莫高窟单日游客承载量由3000人次翻番增加到6000人次。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游客对参观体验有了更高的期望,在未来需要进一步运用新的科技手段,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通过5G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不断改进增强游客的体验方式,利用科学技术寻求保护和旅游新的平衡点。
沿丝绸之路开发以敦煌文化为代表的石窟艺术旅游,只是石窟艺术资源利用的一个方面。对石窟艺术资源进行深度研究开发,生产有市场前景的系列文化产品,是发展丝绸之路区域文化产业要着力推出的石窟艺术品牌。甘肃的戏剧创作以敦煌为源流,以丝绸之路为背景,以多民族为色彩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生产出了系列戏剧产品,在演出市场中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创作演出了敦煌舞蹈《丝路花雨》、《大梦敦煌》、《西出阳关》、《敦煌古乐》、《敦煌韵》、《敦煌组舞》。《丝路花雨》成为20世纪华人舞蹈经典,成为中国舞蹈发展的里程碑。《大梦敦煌》入选国家舞台精品工程剧目。研究出版了《敦煌舞蹈教程》,敦煌舞蹈成为艺术院校的教学课程,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还有儿童剧《九色鹿》,陇剧《敦煌魂》,杂技剧《敦煌神女》等,无一不是通过深入研究、深度开发生产的文化产品。利用数字技术,整合以敦煌文化为龙头的石窟艺术资源,在影视、动漫、艺术品、图书出版领域,还有很大的研究开发空间和广阔的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