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的世界文化遗产(一)
(2016-10-12 15:09:40)
标签:
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麦积山炳灵寺嘉峪关关城 |
分类: 文化 |
甘肃的世界文化遗产(一)
甘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7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个。1987年,莫高窟、嘉峪关关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之名义,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悬泉置遗址、玉门关遗址、锁阳城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分别位于丝绸之路甘肃段的西、中、东端之要津,保存了大量古代佛教建筑、塑像、壁画,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结晶。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位列我国四大石窟。
莫高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历史最长久、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佛教和石窟艺术宝库。开凿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南区是礼佛活动的场所,现存有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北宋、回鹘、西夏、元各个朝代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彩塑2400多身,壁画4.5万多平方米,唐宋时代木构窟檐五座,还有民国初重修的作为莫高窟标志的九层楼。莲花柱石和舍利塔20余座,铺地花砖2万多块。北区的243个洞窟,是僧侣修行、居住、瘗埋的场所,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土炕、灶坑、烟道、壁龛、灯台等,但多无彩塑和壁画。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35公里处秦岭山脉之中,遗存包括佛教窟龛遗迹、以及相关的佛寺和佛塔。窟龛群开凿于群山环抱的麦积山红砂岩独峰峭壁上,洞窟间以错落的栈道相连。现存有5-13世纪建造的198个佛教窟龛,7000余身泥塑造像,l000多平方米壁画遗存。东南崖下有5世纪(东晋)始建、16世纪(明代)重建的瑞应寺,山顶有7世纪(隋代)始建、18世纪(清代)重建的舍利塔,为八角五层密檐式实心塔,通高9米。麦积山石窟孤峰卓立、窟龛错落的整体形象,与周边的丹霞地貌和丰富的植被景观共同构成了独特的景观价值。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西南约52公里处,错落开凿在小积石山黄河北岸大寺沟中长350米、高60米的西侧崖面上,始凿于4世纪后期(西秦),5-10世纪历代开凿,宋元明清历代维修。石窟以崖面北段高达27米的唐代摩崖大佛(171窟)以及崖面中段的众多中小型窟龛构成主体,现有窟龛185个,雕像776尊,壁画912平方米。其中,西秦时期石窟4处,北朝时期窟龛40个,隋唐时期石窟138个,明代洞窟3处,石刻题记62处。
炳灵寺石窟保存了大量4—5世纪(十六国时期)的洞窟及壁画、雕塑,是佛教初传入汉地时中国早期石窟面貌的典型证据。169号窟北壁有二十四行的“建弘元年”(公元420年)墨书题记,是我国已知石窟中最早的造窟题记。
嘉峪关关城是明长城西端关隘,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西部的嘉峪山西麓的嘉峪塬上,自古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古有“西襟锁钥”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