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群文阅读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2016-01-14 20:48:14)

一、关于“阅读”教学

关于“阅读”,百度百科这样解读: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的作用。阅读教学是从阅读方法上进行指导,而不是用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时下流行一句话:“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对于近几十年来千军万马跨越“高考独木桥”的现象,这一说法,无疑将“阅读”的地位推向了巅峰。以前常说,阅读和写作,各占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纵观近几年高考语文全国卷,“阅读”应该是占了大半壁江山了。从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到实用类文体阅读,考查的内容之丰富,层面之广阔。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且不谈“阅读提升国民素质”的宏大目标,单就功利性的应对高考而言,对“阅读教学”的研究要义,早已毋庸置疑。

二、关于“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几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其实,早在“群文阅读”这个概念提出之前,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也在做有关方面的有效尝试,类文比较阅读,单元整合阅读,同一作者的文章牵引阅读等,增大了学生的阅读面,拓宽了眼界,加强了思维训练。应该说,这些做法,都是在教材选文局限上的很好补充,可以看作是群文阅读的前身。

三、关于“群文阅读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存在即合理,合理则思考。当下,“群文阅读”已成为语文教学的“热词”,如何有效的开展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如何评价一堂群文阅读课例的优劣,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群文阅读教学范例和理论,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去思考。

1、有没有体现群文阅读的主要价值取向

我们知道,“群文阅读教学”是针对“单篇阅读教学”而提出的概念,那么,群文阅读课堂教学解决的应该是“单篇阅读教学”所解决不了的问题。它强调了议题确定和文本选取两个环节在课前准备中的重要作用。

关于群文阅读的价值取向,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何立新老师已经做了大致归纳:一是现代社会生活、工作的实际需求;二是对语文学习量严重不足的有效弥补;三是阅读教学内容的结构化重构;四是阅读教学方式的重要变革。这是从社会的层面、课改的层面、教学的层面、和语文学习的层面在解读群文阅读的意义和价值。笔者认为,群文阅读教学的根本受益者是学生,那么,要谈其价值取向,就应该从一节课中看学生的收获,看一节课的有效程度。(1)有没有增加阅读数量,让学生读的更多;(2)有没有提高阅读的速度,让学生读得更快;(3)有没有强化阅读的主体(让学于生),让学生读得更乐;(4)有没有丰富阅读的方式,教给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读得更深。整个课堂的实施路径应该是:学生由“在阅读”到“学阅读”,最后指向“会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第2条: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 字。第4条: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里强调的是阅读的方式和速度。也就是说,一节课上,老师如果舍得拿出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读书,他们完全可以读三四篇2000字左右的文章。并且能基本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第3条: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第15条: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 万字,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里强调的是阅读的广度和数量,不局限于只读文学类书籍,百科全书,都要有所涉猎。)

语文课程标准还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提出了明确要求。第7条: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8条: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能读,还要会思考,善表达。课堂上,只有能听见学生的思维碰撞,言语的交锋,才能真正呈现语文课堂的精彩。)

群文阅读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主动参与,“习语练能”。何谓“习语练能”?我的理解,就是要求学生学习语文,培养能力。就是要从学生的语言表达中,反映出他有没有从“在阅读”走向“会阅读”,表现出多元阅读、多维思考、多角度表达的能力。笔者认为,这至少是一条衡量一堂“群文阅读教学课例”优劣的重要标准。

2、有没有体现“群文阅读”的教学理念。

群文阅读教学理念,跟课改理念相吻合。主要表现在:课堂地位上,师生平等;学习方式上,让学于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内容理解上,形成共识(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最终形成对文本内涵深度的共同认识。)

3、有没有呈现“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特点。

这里所说的“群文阅读教学”,是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24组形式多样的文章或更多,建构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课堂教学。可以看作是“群文阅读”课例的主要特点。

1)议题的指向是不是明确具体,切实可议;

2)文本的选择是不是适宜适度,贴近学生;

3)教学过程设计中,结构是不是合理,问题的提出是不是清晰而有价值,学生的活动是不是有任务驱动。

4)阅读过程是不是让学于生,教师是否点拨到位(切实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5)教学目标的达成是不是师生共建,学生参与是否积极,有没有对文本提出自己独到的理解和看法。

总之,真正成功有效的“群文阅读”,应该是在确定议题、选好文本的基础上,再设计相应的合理的教学活动。只有全方位安排,多视角并举,让文本、学生、教法了然于心,才有可能缩短学生从“在阅读”到“会阅读”的距离,才能做到由个体学习走向集体建构,由知识灌输走向寻求共识,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