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
(2023-08-11 09:15:27)分类: 商品分析 |
Q:马老师好,问个问题,对于季产年销的农产品而言,新季合约,有的正向结构,有的反向结构,是和旧季现货和预期有关吗?但有的品种长期都是一种结构,没见变过,这个怎么理解?农产品的单季减产,为何总是反向结构,为何不直接变成正向呢,为何资金不去直接布局远月拉高逼仓呢?假如仓单当季有效,最后强制注销的话。(2023-08-09) ——Pro群友提问
农产品的结构与其生长周期有比较大的关系,有的农产品生长周期是一年,这种情况下的减产,一般当年的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都会非常坚挺,盘面整体是 back 结构,而且今年和明年合约的月差可能拉很大,因为明年不一定减产了。
有的农产品生长周期比较长,像天然橡胶和棕榈油这种的,它们都是长周期的,所以进入了丰产周期之后,供应端产量都是很大的,需求端如果乏力的话,基本上能维持好几年的 contango 结构。相反,如果进入了减产周期,供应端产量同比持续损失,再加上需求端的炒作,就可能维持好几年的 back 结构。
这种月差或者结构,一般情况下,一个是生长周期和新旧作的问题,一个是仓单有效期的问题。
减产缺的是现货,现货涨幅大于期货,近端涨幅大于远端,就变back了。由于当下缺货,所以买方愿意为当下获得稀缺的商品支付较高的溢价,现货大涨,近月跟涨幅度较大,远月不确定性高,跟涨幅度小。减产的行情一般是现货带着期货走的,现货上涨不断给出期货上涨空间。
你说的随着后期丰收,销售的进行,那个会对供应端有压力,back结构近端可能会逐步从陡峭开始走平,至于会不会变结构不一定。一般季产年销的农产品,出现了较大的减产,当年结构基本上不太会变的。
逼仓没有逼远月的,都是逼近月的。你所说的,旧做减产,然后转年之后,旧作最后一个合约所剩下的交割品一定很少,甚至质量差,仓单成本高,所以去直接逼仓减产旧作的最后一个合约不是更好。有这种交易逻辑的,但是没有上来就这么交易的。
因为从抢收到入库之后,后面供应端定价的问题基本上就告一段落了。随着减产预期,抢收抬高开秤价,这是农产品炒作上涨较为流畅的阶段,减产预期的时候,无法证伪,资金拉进去打出趋势,一路逼得对手盘保证金吃紧,对手盘也没办法证伪资金的逻辑;等到开秤抢收的时候,一般有炒作一波开秤价比较高,再来一波。等到农产品入库之后,农产品的价格就跟供应端没有关系了,主要看需求了。
所以,接下来就看今年入库量和去年入库量对比,然后每周出库量的情况,剩下的库存情况。
由于炒作减产,和抢收拉高开秤价,连续两波炒作,使得农产品价格处于相对高位,接下来就考验需求的承接能力了。至于下游对于这么高的价格能不能接受,没人知道,转入需求逻辑的时候,出库量少,库存高于同期,都会导致盘面从高位下跌。
后面可能一路跌不少,所以不是你想的,反正减产,那我就一路做多最后合约等着逼仓。现货涨的时候,永远是近端跟着涨的多,远端涨不过近月,做多这波你可能就没有搞近月赚的多了。等跌一波之后,后面再炒作可交割品不足的问题,能炒多高没人知道,能不能比前面的合约高,更没人知道。
就像之前的红枣,减产那么多,涨的好好的,主要是供应端减产逻辑,后面因为政策打压把投机性需求拿掉,又因为疫情原因,真实性需求较差,远月09合约又跌回去了。
我个人其实不倾向于上来就基于一个非常宏观的逻辑或者观点,上来就去干远月。在远月成为主力合约之前,你的那个逻辑往往容易生不逢时,逻辑对了,但是它暂时不是主要矛盾,容易被主力合约牵着鼻子走,照样亏钱。所以,不用想那么复杂,主力在哪里,你就干哪个合约就可以了。
如果你想搞大的,就去搞近月合约,尤其是back结构下你觉得要大跌变结构,那你搞远端没有肉,你就去搞近端崩盘;或者contango结构下你觉得要减产大涨变结构,你就去搞近月,现货带着近月飞,远端没有肉。如果你想顺结构去赚月差,那你就找近端相连合约月差稍微大一点的那个去搞。
常规情况下,闭着眼搞主力合约就可以了,你搞远月的逻辑可以有,但是需要等待时机。时机不对,提前进去了就可能成为先烈。
提问者最后自己的总结:
一是现货波动性大于期货,现货属性近月大于远月,导致结构问题。
二是农产品看供应,需求稳定,但是高价抑制需求,入库后变量就是需求,供应定价结束。
三是入库后库存100%会随着销售进行而变少,但并不是100%导致价格上涨,要看需求承接问题,需求低,去库慢,只能降价匹配。
四是最后合约的问题,持续去库,但逼仓不确定,要看去库进度和资金持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