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长沙窑小象玩具瓷塑,残高4厘米,长5厘米,宽2.5厘米。瓷塑原本施釉,现基本上都已经剥落,但局部仍残留有褐色青釉,剥釉后所露胎色呈土黄色。

长沙窑初唐时期胎质粗糙,大多为暗红色,也有灰黄、土黄、灰青和褐色。釉层较薄,釉色浅淡者偏黄,深者带黄褐色。唐中后期,胎色有灰色、灰黄色和褐色等,个别胎质坚硬精细,胎釉结合大多紧密,也有胎釉结合差,釉层较易剥落者,此时瓷化程度已相当高。

长沙窑釉色主要是帶黄味的青色调,也有白釉、绿釉、窑变釉等。釉表开细片纹,质量上乘者釉面玻璃光较强,质差者釉表无光干涩。

长沙窑残象瓷塑,应为当时制作的儿童玩具,虽然象腿部残损,但仔细观察,由于象皮甚厚,可见象额头上有几条较厚的横向皱褶纹,头上有大耳,象鼻上卷。

在唐代,中国的南方并不发达,经济十分落后,很多地方都是深山老林,和丛林沼泽,多湖泊湿地,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开垦。虽然南北统一,但在唐朝,中国的政治中心仍在北方,由于面临着草原各部落之间对中原地区的觊觎,唐朝对北方民族的控制相对严格。而在当时南方被视为蛮荒之地,当时的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区、以及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的深山老林中,极有可能存在大象种群。
此件长沙窑小象瓷塑制作的目的只是一件儿童玩具,而且残损严重,但其折射出了在唐朝时期湖南、江西、广东一带,可能时常有野生大象种群活动。对考证当时气候和野生动物研究具有一定价值,虽残尤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