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早期篆书体瓷制象棋

(2021-03-13 09:02:23)

清早期篆书体瓷制象棋,共32枚,每枚子高1厘米,面径1.8厘米,底径2厘米,象棋造型底径稍微大于面径,腹部刻划出竖楞线齿轮状线条。白釉泛灰,胎釉结合紧密,釉薄处泛姜黄色。底部无釉露胎,个别棋子窑红较浓,有沾沙现象。

清早期篆书体瓷制象棋

象棋渊源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在古代叫“象戏”,是根据春秋战国时两军对垒的战阵创造的一种军阵搏杀游戏。

清早期篆书体瓷制象棋

唐朝时,象棋已经十分普及。到了宋代,中国象棋基本定型,并且受到皇室推崇和喜爱,象棋逐渐在全国流行开来,明清时期象棋在民间更是盛极一时。

清早期篆书体瓷制象棋

象棋分红黑双方,红方棋子为釉里红,而黑方则以青花烧而成。各方为16枚棋子,棋面分别烧制帅、士、象、马、車、炮、卒。其中除帅为独一枚独子外,士象马車炮各为双子,唯卒为5枚。作为娱乐性玩具,棋艺类最容易在游戏过程中遗失棋子,让游戏双方下棋者为此感到遗憾。此副相棋32枚棋子一粒不少,且品相完好无损。

清早期篆书体瓷制象棋

釉里红主要原料是铜元素,在炉内经高温1250~1280之间烧成则色彩纯正,否则温度过高会烧飞变白,而温度偏低红色就会变黑。

清早期篆书体瓷制象棋

此付象棋以篆体书写完成,釉里红发色鲜艳纯正,青料发色在起收笔时有浓淡变化,浓处发黑。书写线条刚劲有力,书法极为优美。是古代象棋传承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