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耀州窑茶叶末釉青瓷缸。缸高32厘米,口径25厘米,足径23.5厘米。缸壁较厚,手感极重,内外壁能见拉坯痕。唇口,折肩后向下收腹,造型略呈上大底小的直桶形,底部为浅玉环形大平底。缸除口沿和外底无釉外,器内外施釉,绿色纯正,色彩饱和度较高,釉表光泽沉稳柔和,发木光,无开片。
仔细观察,在绿色的底子上均匀的撒满了星星点点的灰色晶粒,如同茶叶末色一般,故称茶叶末釉。清代许之衡在其《饮流斋说瓷》一书中称:“…若和黑、绿二色者,则名茶叶末。茶末导源最古,一为纯正之茶末,一为不纯正之茶末。不纯正者或偏于黄,或偏于绿。纯正者如将茶叶研成细末,调于釉中…”。这段话的大意是茶叶末釉色泽以黄、绿之间为最佳。
唐代耀州窑位于陕西铜川黄堡镇附近,也称黄堡窑。耀州窑在当时是最早创烧出茶叶末釉瓷器的窑场之一。实际上耀州窑茶叶未釉瓷器是在烧制黑釉瓷器时过火导致的一种失误和制瓷瑕疵,但窑工们敏锐的发现了这种窑变釉色沉稳的色彩变化具有让人赏心悦目的装饰趣味。于是在烧造黑釉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更新,终于创烧出了“茶叶末”釉这一陶瓷新品种。唐代耀州窑茶叶末釉釉层不透明、不开片、不耀眼、发木光。其胎色呈紫褐色,并在胎中均匀散布着细小黑灰色铁质斑点,早期釉面局部有流釉现象。
此件唐代中期耀州窑茶叶末釉青瓷缸,底部胎色泛红紫,呈大玉环形浅圈足,火候高,胎质硬,胎土中含有铁质细小斑点。茶叶末釉发色纯净,不黄也不鲜绿,介于黄绿之之间,绿色釉中撒满细末灰黑色结晶点,美仑美奂。器形憨实厚重、大气雄沉。媲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国家一级文物;唐耀州窑茶叶末釉执壶毫不逊色。
茶叶末釉瓷器在唐宋风靡一时,随即消声灭迹,金元虽有烧造,但釉表干涩,窑变釉发色昏沉。与许之衡、陈浏书中所记茶叶末釉之美相去甚远…
唐代耀州窑茶叶末釉大形青瓷传承至今者可谓凤毛麟角,对后世窑业复兴茶叶末釉陶瓷品种具有深远的影响,更是当今古陶瓷收藏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