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龙泉窑青瓷碗,高7厘米,碗径16厘米,足径5.5厘米。碗内外施艾青色釉,釉表开细冰裂纹片,碗口沿胎骨较厚,类似唇口,这样在使用时可起到保护口唇的作用。
龙泉窑是我国历史上很著名的一个窑口,为宋代六大窑系之一,生产瓷器的历史,前后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史上时间延续最长的一个青瓷窑系,窑址位于浙江省龙泉市。
北宋早期龙泉青瓷中不乏精美之作,产品质量在南宋中晚期进入鼎盛,明代初期曾小规模生产官窑青瓷。 龙泉窑青瓷的胎釉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有哥窑、弟窑之分。
龙泉哥窑以各种不同形式的开片挤身于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闻名遐迩。弟窑称龙泉窑,则以烧制各种单色釉备受世人推崇。其主优质品种为粉青、豆青和梅子青釉。但每一个著名窑口同样会在满足上层和皇室所需之余,生产大众日用瓷器。龙泉窑也不例外,在生产高档釉瓷器的同时,也大量烧造日用瓷器。
此件龙泉窑青釉碗,胎壁厚重,碗内底及外底部无釉露涩胎,碗外底足墙较高且直,圈足平削,胎质乏青灰,火候高,硬度强,胎质坚硬。釉泛艾青色,碗内外开柳叶形冰裂纹片。
根据其工艺特证和造型分析,此碗应当为元代早期龙泉窑中生产的日用产品,保存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