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青瓷瓜棱形罐的造型特点与研究。
酱釉青瓷瓜棱形罐,高16厘米,口径9厘米,足径12厘米,大平底,短直口,丰肩,折腹向下收,腹部等距离按压出竖线,由于造型类似于金瓜,因此古陶瓷界称此种造型为瓜棱形罐。
瓜棱罐最早出现在唐五代时期,在宋代,南北窑口多有烧造,其造型渊源可追溯到汉代青瓷罐,以后在魏晋时期较为流行的四系青瓷罐,如果去掉耳系就和瓜棱形罐造型十分相似,只是瓜棱形罐在腹部用竖线按压出了类似瓜果蔬菜的金瓜外形而已。
瓜棱形罐作为传统陶瓷造型品种,到了明清仍有烧造,大多是景德镇青花瓷器,其它窑口也有烧造,在造型上较瘦长,腹部狭窄,上下腹径曲线没有明显变化,缺少像唐宋以来青瓷,和元青花罐那种浑圆饱满的庒重造型。
特别是唐宋青瓷罐中多施半釉,露沙胎,釉面有的因在土中长期掩埋受到酸碱物质浸蚀而丧失了光亮度,以及拉坯形成的旋坯痕,有的有明显或不显著的开片痕,或因胎土陶洗不净,存在石英、铁质斑点等,把以上特点都加在一起综合起来分析;唐宋瓜棱形青瓷罐与明清青花瓜棱形罐、以及后来采用灌浆工艺制作的瓜棱形瓜;在时代划分上经纬立辩。
此件宋代酱釉瓜棱形青瓷罐,造型饱满浑圆,肩部有印花,釉色类似深芝麻酱色,釉层较薄,有流釉现象,内壁施满釉,外壁釉不及底,胎色褐灰细腻,保存完整。
前一篇:中国南朝楠木雕女俑造像
后一篇:五代酱釉瓜棱形青瓷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