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期民窑祭蓝釉嵌白花大盘,直径28厘米,高5厘米,足底径14.5厘米。大盘造型敦实,盘边板沿,和一般盘子相比;盘内凹弧度稍大。盘内外壁施蓝釉,釉层均匀,釉面光亮,色度如宝石蓝一般纯正,没有开片,盘内底部有些许几粒因爆釉形成的小孔,外底部施青白釉,能见拉坯痕,圈足滚圆,胎质坚硬。
祭蓝釉创烧于元代景德镇窑,明清两朝多有烧造,其中宣德祭蓝釉备受世人追捧。祭蓝釉名称历代并无统一之称呼,也称“积蓝釉”、“宝石蓝釉”、“霁青釉”、“霁蓝”等。是一种在1280度至1300度左右经高温一次烧成的石灰碱釉,色泽深沉,由于釉质粘度大,胎釉结合紧密,釉表没有面流釉窑裂等现象。一般质量高,釉质纯者,呈色稳定、如同宝石蓝一样鲜艳,但也有蓝中发黑偏灰的现象。
蓝釉中的蓝地白花工艺最早见于元代景徳镇窑的“蓝地白龙纹梅瓶”,蓝地白花工艺在明清多有仿烧。其工艺特点是;先在胎上雕刻出纹饰轮廓线,再施蓝色钴料时保留出纹饰轮廓,然后嵌入白泥料,最后罩上透明釉经高温烧制完成。因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多为官窑不计工本烧制,民窑一般不烧制这种成本昂贵的蓝地白花瓷器。
此件蓝地白花大盘正面板沿采用传统工艺在蓝地上以白料嵌花,盘背面直接使用白料堆砌出花纹。釉表蓝釉纯正鲜艳,纹饰工整,是清中期民窑仿传统蓝地白花瓷器的精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