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期民窑团鹤纹青花小碟,高2厘米,足径5厘米,直径14厘米。器壁很薄,胎质坚硬,青料乏灰,绘画风格洒脱,纹饰布局繁而不乱,有条不紊。虽为民窑,但也是民窑中精品,这种团鹤盘有大、中、小三种尺寸,此件为最小尺寸,一般大的盘子直径在23厘米左右,在当时也不是一般人家所能用的精细用品。
《诗经》载:“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古代文人雅士和道家对鹤寄予了很多深刻的文化内含,对鹤的喜爱到了如痴似醉的程度。
被古往今来的书法大家公认的碑刻神品《瘗鹤铭》就是是一篇纪念亡鹤的悼文,是我国南朝梁时所立摩崖石刻(作者不详);文中辞彩华美、情韵深沉,作者痛失爱鹤的惋叹跃然石上,其书法更是行云流水。(特别附带一句“瘗鹤铭”碑文是左向右的方向阅读)。从中可以看出古代“鹤”在文人雅士心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此件青花小碟构图虽繁褥,但作为主题纹饰的团鹤纹展翅欲飞,与江中渔船和岸边垂钓者形成动静对比,好一幅田园风光。以鹤作为瓷器绘画装饰,在明清极为盛行。鹤在古代是长寿的象征,也是仙家的座驾,以鹤装饰瓷器赋予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殷切期昐。
前一篇:元代景德镇窑白瓷小灯盏
后一篇:民国景德镇窑“佛手柑”图喷花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