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景德镇窑青花小罐,高6.5厘米,口径3.2厘米,足径4厘米。小罐内外施釉,内壁白釉泛黄,器外釉色偏青,呈卵青色,釉表光亮,釉下气泡攒聚。不见拉坯痕,罐身分别是由上下两段胎接而成,在腹中部横向接痕十分明显,仅肩部使用国产青料简单描绘枝蔓滕草,青料偏灰,深处有褐色铁锈斑。罐外底部无釉,因高温氧化作用呈麻黄色,在磕碰处露胎,质细平坚硬,圈足低浅,平切,削足规整。看似不平,抚摸极为细滑。罐内分上下两段相接,接痕明显。
根据此罐仅在肩部绘画的布局特征分析;不像是元明时期器身普遍盛行的通体绘画风格,而是保留了早期方便向下俯的某些生活习俗,只在肩部装饰青花纹饰。据此大胆推断此件青花小罐为景德镇窑采用麻仓土制作分段制作的一件元青花瓷器。
下图内壁白釉泛黄,接痕明显
元青花以出口大件居多,但采用国产料烧制的元青花瓷器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供国内使用的生活用瓷,器物较小。像这种尺寸仅几厘米的青花小罐,一般都是文房中用来储水供研磨墨汁之用,具有水盂的功能。
前一篇:晚清民国时期道教画两幅
后一篇:唐岳州窑小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