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代琉璃璧

(2019-05-30 06:15:28)
标签:

杂谈

中国古代琉璃璧

古代琉璃壁,直径3.8厘米,厚0.4厘米。古代琉璃既玻璃,玉壁在新石器时代最为盛行,到了商周时期已成为一种重要礼器。《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社天,以黄琮礼地…”。

中国古代琉璃璧

璧上布满白色水沁

壁在古代制作有十分严格的定义,《说文》中释璧曰:“瑞玉,圜器也。”《尔雅》有“肉倍好谓之璧”之说,意思是“肉”超过“好”为壁,所谓“肉”就是指璧孔周边的轮廓,“好”就是指璧中心的孔。玉璧不仅可作为礼器,也可以作为礼物,史书中常见有以玉璧作礼物馈赠的记载。《周礼》有子执穀璧,男执蒲璧”的记载。

中国古代琉璃璧

在古代非玉胜似玉

在中国古代称琉璃为玻璃,玻璃因易碎,在生活用具方面无法与耐热实用的瓷器相提并论,但是在民间最不实用的东西往往是皇室贵族,宫廷珍爱的稀世玩物。在战汉时代,皇室贵族视玻璃为奇珍,当时称玻璃为“硝子玉”。到了唐晚期玻璃仍然是宫廷中的奇珍。唐懿宗皇帝在咸通十五年,既公元874年正月,在迎奉法门寺佛指舍利时将二十件玻璃器放进地宫永久供奉。这足以说明古代玻璃是何等珍贵。玻璃也是佛门七宝之一,药师佛第二大心愿称:“愿我来生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

中国古代琉璃璧

古代琉璃璧稀少

有考古资料证明,古代玻璃只在皇室和大型贵族墓室中出土,这充分说明了玻璃不耐热、但耐看,不实用、却以通透空灵的属性迎合了统治阶级和宗教信仰的需要而成为了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珍宝。

此件琉璃壁色如璧玉,壁身覆盖了一层白色氧化层,应为水沁所致,表面因浸蚀失亮、无光。在中国古代琉璃曾有过比玉更加光彩照人的时期,非玉却胜似玉。此件琉璃壁尺寸较小,除了佩戴,或许有可能是某位谦谦君子馈赠给那位千金小姐的定情信物,让人平添遐想……君子世无双,陌上人如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