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币机铸的中国历史

(2019-12-01 13:28:09)
标签:

文化

分类: 古泉文化及鉴定方法

                                                                                                                迷中泉钱币鉴定研究协会---冰与火
纵观中国银币的铸造,虽历史久远,但大都沿用传统浇铸和手工打制两种方法。欧洲工业革命和西方资产阶级社会的蓬勃发展,到了19世纪中后,世界各国机器工业兴盛,相继出现了机器铸币,这样我国原有的铸币工艺就显得十分落后,且不符合国际潮流。
以下是本人分析与研究的一点心得和体会。粗陋之个见。
清代中晚期,随着国际贸易的必然发展,西方的银币开始大量流入中国。由于西方银币形式划一,使用方便,所以在社会上不胫而走,市场上甚至出现了用外国银币套购中国白银的现象,引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在这种局面日益严重下,大清朝野纷求对策,决定顺应时势,自铸机制银币。
  清代机械自铸银币,开始于吉林,也就是光绪十年(1884年),中国第一套机制银币在吉林机器官局铸造厂诞生,全套共五枚,面额分别为一钱、三钱、半两、七钱、一两五种。据吉林将军(清代封疆大吏官名)奏折,系当局从军饷中提取白银五千两,委托吉林机器局铸造,但是未获行用。因为这是中国最早的机制银币,加之此币铸造后未及盛行即被废止,所以传世稀罕,弥足珍贵。
  中国大规模正式开始机制银币始于广东。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清政府批准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设局铸造“光绪元宝”银币。这种银币因为铸有蟠龙,俗称“龙洋”。周围饰以汉、满两种文字,印有“光绪元宝广东省造”、“库平七钱三分”字样。因以库平七钱三分为率,并将英文铸于正面,以便与外国银币进行交易顺畅,故亦称“七三反版”。光绪十六年(1890年),“七三反版”停止铸造,改铸库平七钱二分。此种银币因仍用旧范,只改纪重,故称“七二反版”。“七二反版”银币试铸后,因将英文置于银币正面的中国年号之内,被清政府以与体制不合为由禁止发行。“七二反版”银币停铸后,广东钱局造币厂根据户部钦准体制,将正面纪省名、币重的英文移于背面,背面的汉文移于正面。光绪十六年,正式广为鼓铸此种第三版,即普通版的“光绪元宝”银币。此种银币被称为“广东龙洋”,直径39.40厘米,重26.6-27.2克,成色90%。因为成色良好,人们乐于使用,后来又鼓铸银辅币数种,开始广泛流通。于是各省铸局均照样仿铸,行用范围极广。据现存实物及有关著录看,当时币制并不统一,其重量、名称亦不一致。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湖北省造币厂铸造大清壹两银币,因流通不广而告停铸。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天津户部造币总厂试铸银币,当时因七钱二分与一两二种本位问题未解决,故所铸之银币,种类繁多。光绪三十一年,成都造币厂仿效印度卢比,铸造光绪皇帝像,三钱二分为主币,一钱六分及八分为辅币,亦仅用于西康地方,这是我国官铸币中首次铸有帝王头像的银币。
  时至宣统帝元年(1909年),清政府设立币制调查局,宣统二年即颁布《币制则例》,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正式规定银币为本位币,统一币制以“元”为单位。宣统三年五月,由户部天津造币总厂开铸“大清银币”。直径39厘米,重26.56克,成色90%。
  中华民国元年即辛亥革命推翻大清帝制实现共和的公元1912年 ,天津造币总厂先后铸造孙中山开国纪念币、黎元洪开国纪念币、袁世凯共和纪念币。而四川造币厂则开铸大汉银币,到民国三年即公元1914年实际于 一月即停铸。而后,民国政府公布《国币条例》,仍以“元”为单位,铸造袁世凯头像银币,流通全国。1927年蒋中正领导北伐胜利,实现完整意义上的统一,遂改铸一面为孙中山、一面为帆船的银币,从此外国银币逐渐被淘汰,“袁头像银币”和“孙头像银币”广为流通。1935年以后,国民政府推行政改法币以后,才禁止银币流通。
  公元1928年,中共开辟了一批革命根据地,称之为“苏区”。苏区创建时,经济上困难极大,中央红军没有军饷,为解决现金缺乏的困难,1928年5月,毛泽东指派当时任宁岗、遂川、泰和、永新四县经济委员兼防务主任的王佐,负责筹建井冈山造币厂,铸造银币。造币厂采用墨西哥银币版,选用成色较好的白银做原料,并不断改进操作技术,造好银币后即戳上“工”字标记,以便检验,防止假银币混淆。“工”字银币成色高、质地纯、重量不少于七钱二分,信誉好,故深受苏区广大民众欢迎。1929年1月,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三次“围剿”,红军主力撤出赣南、闽西,“工”字银币停止铸造。1932年至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成立后,各区又陆续发行过几种银币,一般将其统称为“苏区银币”。虽然苏区银币发行数量不多、流通时间不长,但其亦是研究中共革命史而留下的珍贵文物。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按一定比价收兑全部银币,近现代机制银币才彻底停止流通,从此退出货币市场和中国货币历史舞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