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模阴伤”鉴定方法的滥用造成了古钱币真假认知的混乱
(2018-09-26 12:54:33)“同模阴伤”鉴定方法的滥用造成了古钱币真假认知的混乱
“同模”就是同一模具的意思,在铸造上一般被认为相同的两件或多件东西其型制相同而称呼为
“同模”品。
“同模品”是铸造方式的一种用语,如果用它作为鉴定的方法,那也只能用于辅助,并且同模在
鉴定上有两种客观依据;既,同模真品、同模赝品。
1.同模真品:由于发行流通钱币是国家行为所以铸造钱币是大批量,工厂化生产的,这一点我想
不管是懂钱币的和不懂钱币的都会明白,大批量生产就是数以万计乃至于更多,我们假设十万枚
钱币的发行如果保证每一枚都是不一样的,也就是每一个模具都要各不相同,它的成本会是多少
,它还能是一枚流通币吗?就算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一切都是机器人生产的今天,保证每一枚
钱币都是不同的,这是正常人,正常的国家能做的事吗?
所以,同模是一种铸造用语,而不是决定其真假的决定性论断。
两枚钱币或多枚钱币不但铜质、铸造工艺、文字相同,就连绣色包浆都相同,因此有人就确定其
为伪造。
首先我可以鉴定出此人应该是伪专家,其原因有3点:
1.不懂得大批量铸造钱币的过程(证明他没有深入从铸造上研究)。
2.不懂得各朝各代的铸造风格(证明他不懂每个时期不同的文字书写方式,一贯的外郭、穿口、
地章的特征)。
3.没有真正探过坑出过东西,行话说“不是一线的”如果你出过东西,就有可能出过未流通或轻
微流通的,也有可能出过瓷罐、陶罐、土坑、沙坑、水坑、干坑、并且在出的过程中有可能罐子
之前就是碎裂的或完好封死的,如果这些都经历过,你会发现在同一个器皿里,有1000枚钱币恰
好这1000枚都是同样的品种,比如唐开元、宋崇宁。那么你会轻易的挑出几百枚或几十枚锈口包
浆完全一样的东西(是大部分相似而非绝对,因为世界上没有两件物体是完全相同的)这在早些
年干坑出土的乾元重宝和内蒙地区出土的王莽貨布还有最近江西沉船的西王赏功钱都可以充分证
明这一点,东北的大量出土就更不必细说了。
以上充分说明同模不是鉴定古钱币的权威方法。同模的方法可以鉴定一枚钱币真也同样可以鉴定
一枚钱币假。
我们看看利用同模怎么鉴定一枚钱币真的:在古钱币收藏比较盛行的清乾隆时期至光绪再到民国
。一些真正的老藏家在得到了一枚珍惜钱币后,由于鉴定它需要的特征被人为清洗或把玩消失殆
尽,但老藏家凭着多年的经验和自己的眼历可以确定它是真品后。为了更加严谨的论证其可靠性
,老藏家会竭尽全力的去寻找下一枚同模,同锈口的钱币来佐证。如果下一枚仍然没有开门特征
,他们还会继续寻找,如果找到了有开门印记的同模他就会确认自己的这枚是对的,如果找不到
,那么他会很不甘心的承认自己的是错的,以此从新调整心态,从新确认自己的眼历(这是真正
老藏家应有的素质)。
我们看看利用同模怎么鉴定一枚钱币假的:首先经过长时间的对比和论证证明这枚钱币是假的然
后利用这枚钱币的同模特征去对比其它不开门相同的钱币为同模假币。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经
过对比和论证证明这枚钱币是假的”这里说明鉴定者本身就是水平与眼历较高的师傅,而不是初
学者。也就是说鉴定者并不是用同模来鉴定真伪的而是形成了一个可靠的结论来告诉被人更加快
捷的鉴别方法。而现如今大家看看,利用同模来鉴定钱币的人,哪一个是真正的鉴赏家。也许有
吧,也许故意不暴露自己的鉴赏技巧同模来混淆视听吧。
另一种利用同模来鉴定的人是造假的人,由于假钱是他自己造的,所以他知道用的哪一枚钱币压
的模,其特征也是胸有成竹。虽然他可以拿真币来压膜但他不可能会将老包浆和开门绣一起做出
来。假设一枚假钱不但可以翻铸还可以做出千年绣色,那么还探什么坑,还收什么藏,大家都弄
个铸造作坊不就成了,大家一定要记住造假者只能鉴定原本就是假的东西,而真的东西他也只能
和我们一样,研究和探讨才能最终得出结论。所以鉴定古钱币真伪的重点不在于同模。大自然才
是鉴定古钱的唯一标准,当同模的钱币经过自然的洗礼后,会生成相同或不同的包浆和绣色。所
以鉴定古钱币的真伪是多方位验证的。
“阴伤”:物体在经过撞击后所产生的凹陷伤痕,叫作阴伤。
“同模阴伤”同样物体带有同样位置相同伤痕的就叫做同模阴伤。
同模阴伤一般用于机制币鉴定,由于机制币不同于铸造币,铸造币的同模必须经过同一枚母钱压
膜,在压膜时深度,移位、抖动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另外铜水的温度和砂土的细度浇筑的气泡都
会同时影响钱币的相似度,不管你用的材质有多好,手工有多么精湛,在大批量铸造下相似度也
超不过百分之七十。而机制币却不同,机制币与铸造币根本的制造区别在于制造币是单个主题来
压制钱模然后前后合范浇筑铜水完成。而机制币却是所有想要的东西在没有铸造之前完成,最后
投入生产一次瞬间完成。所有机制币的相似度最高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也就是说如果机制币利用现今的高科技来造假,相似度会很高,由于机制币所产生的时间在百年
左右,在包浆绣色方面还达不到,沧桑岁月,所以在相似度极高的情况下辩伪难度很大。
同模阴伤的辩伪方法产生了:
利用现今高科技手段,将一枚真品银币电子扫描存入档案,在扫描的过程中这枚银币的众多特征
,比如说阴伤、模裂纹、刷模纹、压铸纹等老痕迹全部收录到数据库当中。在利用电火花开模,
由于是利用储存的数据制造的模具,所以那些阴伤、模裂纹、刷模纹、压铸纹等老痕迹都会保留
在模具上,在用模具去压铸银元那么阴伤就顺理成章的体现在后做的银元上。这就叫做“机制币
的同模阴伤”。
在这里有个知识点,大家一定要记住,如果同模阴伤是鉴定钱币真伪的主要方法,那枚用于制作
假币的银币真品,和压铸的假币的相似度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那么说这枚真品银币到底是真的
还是假的?
答案当然是不一样的,但造假者知道他是用哪枚真币造的假而其他人就不得而知了,比如真的和
假的同模阴伤币同时流入市场,消费者有怎么分辨哪一枚是真的哪一枚是假的哪?在这种情况下
同模阴伤的鉴定方法显然就不够客观了公正了。
最终还得利用其它的方法加以分辨。例如:材质、原料冶炼方法、铸造工艺,风格、字体特征、
暗记、包浆、绣色、真品对照等等。。。。。。方法。
所以同模阴伤的鉴定方法在机制币出处上有一定的客观作用,但在鉴定真伪上只能作为参考,而
在古钱币铸造上就很不实用了,原因是每一批古钱币都有可能是同模,由于出土或早期置于房梁
保存都有可能形成相同或相似的包浆绣色,再加上铸造币的相似度不可能像机制币那么高,所以
,同模阴伤在铸造币鉴定上只能用来作为说词。
这里有个知识点,请大家牢记。
1.在机制币鉴定中虽然是同模阴伤,关键是能看出来,什么是真正的伤,而什么是压铸仿造伤。
2.在铸造币鉴定中“什么是真正的伤,而什么是压铸仿造伤”就不能用了,原因是有伤的钱币乃
至于多处伤痕的钱币在压模铸造时由于模具原料和铜水温度还有材质的问题,会呈现不同的状态
。更重要的是机制币是以模具制造为标准,而古钱币是以母钱压膜为标准,机制币是模具放置于
工厂里。而古钱币是将母钱分发给每个铸造师,在保存的过程中出现磕碰,就会产生一批同模阴
伤钱。这就是同模阴伤在古钱币当中多见于大型钱的原因。(同模流铜不是同模阴伤)。
更重要的是,在古钱币当中,同模与不同模都不是鉴定古钱币真伪的标准,例如秦半两,同模的
就一定真吗?不同莫模的就一定假吗?
头几年出土于辽宁地区的一批天命钱就是有力的证据,几顿天命钱,不管是满文的还是汉文的,
竟然找不出两枚是同模的。这样震惊了当地公安部门的事件。当有人拿出几枚天命钱送与国内几
个知名评级公司后,竟然没有一枚入了盒子。可见我国的评级公司都是什么样的水平。
同模阴伤这套理论对于我国的古钱币收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老一辈用它来鉴定真品,现如今却
用它来鉴定假钱。同模阴伤的滥用造成了我国广大泉迷对于鉴定认知上的错误,也成为一些眼历
不够而自我感觉良好先生们的,自我纠结,展现自我能力的工具,当自己的东西与其他人的东西
相同后,他们就开始自我纠结自我否定,全然不看东西本身的沧桑岁月。最终不但自己无法理性
的收藏还影响了其他人的收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