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遥撵汉国”(一级)直径43.9毫米,厚3.9毫米,重34.6克。钱体厚重大气,外郭圆润干净,内郭圆润流畅钱币背部内郭有菱形缺陷,颇具契丹早期铸造风格,穿口方正,中穿型。地章平滑与钱文无拖泥带水之处。字体深峻粗犷,笔画钢劲有力一气呵成。钱文四字“遥撵汉国”为旋读,书体为隶,楷之间,为典型唐代楷书。从钱体地章处留下的鎏金部位来看,此钱当时通体鎏金,足见其之尊贵,绝非流通货币,应为具有纪念意义的吉语钱或国号纪念币。
“遥輦汉国”是公元745年至公元907年大契丹族的国号,是继大贺氏之后统治契丹的又一王族,虽多次政权交替但统治时间长达160年之久。
遥撵汉国大钱,却为这一时期铸造无疑,既是这一时期的国号钱,钱文就应该按当时的文字书写,为【遥輦汗国】才对。可是此钱的文字却有很多令人无法解释的地方,第一个字“遥”字上面之爪部多一横;下半“缶”部,的一竖出头,第二个字“輦”写成了加提手的“撵”字,两个字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第三个字,写成了汉人的“汉”,没写作可汗的“汗”,两个字的意思也是迥然不同的,这里选用汉人的“汉”而不是汗王的“汗”极不符合逻辑,其意义值得揣摩。
本人查阅了很多资料,对遥撵汉国的解读也是多种多样,但细细斟酌,都不尽然。那么说,遥撵汉国到底应该是什么意思那,我经过深入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解读遥撵汉国钱文,先要将遥撵和汉国分开来分析,我们先看看遥撵是什么意思,首先可以断定的是【遥輦】是国号,但这个国号是什么时候来的那,我们不得不提到契丹族,遥辇氏的第二任可汗,阻午可汗。先看这段历史;唐开元二十三年,可突於馀党,泥礼,弑杀松漠都督府都督,李过折,拥立【迪辇组里】为阻午可汗,依附突厥。天宝四载,後突厥灭亡,契丹投降唐朝,唐玄宗赐迪辇组里汉名李怀秀,拜松漠都督,封崇顺王,以外孙女独孤氏为静乐公主嫁给李怀秀。
以上所提到的阻午可汗、【迪辇组里】、李怀秀是同一人。阻午可汗为官名,迪辇组里是族名、李怀秀是大唐皇帝御赐的汉名,显而易见在这时遥輦还不是族名,族名应该是【迪辇】。既然如此,我们先看看迪辇是什么意思;迪,是开导,引导,指导引领之意,那么说谁才有这个权利那?是皇帝,王,可汗,首领才有这个权利。輦;顾名思义就是皇帝,王,可汗,首领所乘坐的车,家,或帐篷【王宫】因为契丹族一贯认为自己是龙族后裔将自己所乘坐的车称作龙辇是理所应当的。由此可见这种解读是极其符合当时塞北游牧民族生活习惯的。二字合并就是;王乘坐的车或帐篷【王宫】带领我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家。
迪辇组里投靠大唐以后,唐王为了安抚和笼络契丹赐国姓李氏名怀秀,以示优崇。并将静乐公主嫁给李怀秀,承认其族为李氏契丹。与此同时族名由“迪辇”,改为“遥輦”,其意为镇守遥远边疆的李唐王族。去其“契丹王乘坐的车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疆土”,之意,也许这样能让唐王朝更加安心。
那么说为什么又将遥輦的【輦】字加上提手那?我们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李怀秀被唐玄宗拜松漠都督,封崇顺王后仅半年,就不堪忍受安禄山欺凌,杀静乐公主反唐。之後战乱频起,与安禄山多次交战,胜负参半。李怀秀自认为本族是被唐王朝所抛弃,随即将遥輦的輦字改为“撵”,大有撵走抛弃之意。志向远大的李怀秀从骨子里就不愿意臣服于李唐王朝,原因是李氏家族也是出自偏帮拓跋族,有史实为证;李渊的祖父李虎有个兄长名叫“起头”,有个弟弟名叫“乞豆”,“起头”的儿子名叫“达摩”。(《新唐书》之《宗室世系表》)而李世民在北魏的先祖有叫李初古拔的(《宋书》之《柳元景传》,《魏书》之《薛安都传》),这几个名字都非汉族名字,可证李氏家族源出少数民族。所以李怀秀在投唐以前宁愿依附于突厥。我们再看看遥撵汉国的【汉】字为什么不用可汗的【汗】字。原因就是唐朝以前强大的汉朝对北方各游牧民族的深远影响,余威数百年在北方民族中仍受到尊崇。既然身为拓跋族的李氏家族可以统治大汉疆土,为什么具有雄心壮志的契丹族就不可以统治那。
就此遥撵汉国产生了,【遥撵汉国】大钱就是李怀秀在叛唐以后铸造的,钱文最后一个字【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国】在李怀秀投唐之时无法应用更不能用来铸造钱币,那样会被唐王朝视为野心之举。不过在叛唐之后就截然不同。
“遥撵汉国”就是被唐王朝所抛弃的遥远塞北,仍然树立着如同大汉王朝一样强大,与唐王朝平等的国家。也就是说契丹族对唐王朝的宣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