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占据川地,自称“大西王”,在今成都建大西国,改元大顺。特铸“西王赏功”纪念大钱,分金、银、铜三品,以奖励有军功者,此钱存世极其罕见,旧谱评为五十名珍之一,属于古泉界珍品中之大珍。是古币收藏终极目标之一。
“西王赏功”在古泉界多么响亮的名头。20年前,要想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只有到上海博物馆才行。它是多少泉迷梦寐以求的珍品,又是多少泉迷终极的目标。
2000年以后,“西王赏功”的神话被打破了。它已经不再是什么稀缺品,它真的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各类西王赏功钱如雨后春笋,无可阻挡的铺天盖地而来”不但各大钱币市场均有销售,而且网上也层出不穷,百样繁多。更可怕的是一些“评级公司”更确切的说是“钱币服务装饰公司”的介入。使得,原本就不健康的钱币市场,变得更加混乱。“西王赏功”这一古泉名品,“崩盘了”。
我们先来说说这些所谓的“西王赏功”吧。
这回我们就不发他人的图片了,这样打击面太广,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图,当然,具有一定鉴赏能力和水平的人,我想我一说大家就会明白,正所谓光棍一点就透吗。
首先,现在的古币玩家,一般对锈色的了解不够全面,只要看着感觉好,就相信是真品,全然不顾它是否有故意造旧的痕迹。当然,就是有造旧痕迹也不能完全判定是伪品,因为这里还得看,其铸造工艺是不是相符。就此两点我们就说说现在的西王赏功。
不管是市场上还是网络上的西王赏功钱,看其工艺,多为翻沙制品,其特征是西王赏功铜品,钱体内外郭不规矩,整体较厚。而且最致命的是,钱体不够扳平,也没有铜范所特有的修理锉痕。更有甚者通体还残留着翻沙所留下的沙眼,真叫人啼笑皆非。
从字体上看,更是让人无语,有的字体走形,有的根本就不符合当时明末义军张献忠的审美和铸造工艺,不但横不平竖不直,就连文字结构也是杂乱无章。大凡此等器物,一些勥种们还振振有词,愣说是版别。真让人即笑掉大牙,还倍感无奈。
其实鉴定“西王赏功”的真伪,并没有那么复杂。只要思想不偏激,注重证据就可以了。
首先,西王赏功钱是明末义军张献忠的铸币,与它同时期铸造的还有大顺通宝,兴朝通宝。这就为鉴定西王赏功提供了实物资料。我们看;

上图同为张献忠铸造的兴朝和大顺,这里有本人所藏也有借用的网络图片。因其比较常见,又均为开门之物,所以鉴定它们比较容易,对钱币有一定鉴赏能力的人,一眼就可以辨出真伪。
就此推断,西王赏功一定会与以上钱币相似。理由1、三种钱币为同一时期铸造。2三种钱币除兴朝为张献忠义子所铸【为张献忠延续铸造】外,其它都为张献忠铸造。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不管是什么原因,“西王赏功”钱的铸造风格,乃至于钱文书写,都应该与其它两种钱币一致。
看西王赏功,我们就先来看看钱“背”。
请大家看看,这嫣然就是兴朝大顺的“背”吗。如果在上面加上“五厘”或“一分”活脱就是兴朝钱。
我们再看看钱的面部;

看到这里,我真的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来论述一下此泉真伪”?我看是真没这个必要,就像赵本山在小品里说的;“傻子都看出来了”。我们这些聪明人还能说什么。

铸造工艺、文字书写、铜范所特有的锉痕、还有那浓重的包浆。简直就是“西王赏功”钱的真品标样。
还记得几十年前,我初见它时的模样,那是在我爷爷的工具箱里,和一些破铜烂铁的工具放在一起,我从中找出了两枚西王赏功大铜钱,因其铸造精美,包浆古朴,我甚是喜欢所以据为己有。我将其中一枚拴在钥匙链上携带。另一枚原封不动的珍藏了起来。日月如梭几年过后钥匙链上的那枚西王赏功,已经变得越发光亮。当我知道它的珍贵后,便将其取下。珍藏至今。
经过多年的研究,“西王赏功”铜钱的鉴定方法如下;
1,因其为奖励有功人员的纪念币,所以铜钱的形制比较统一不会出现大小不等厚薄不一的情况,因为此物是可以兑换其它行用钱的,如果形制不等,将不便于兑换。所以直径一般在49.2毫米左右。厚度2.5毫米。重34.1克左右。
2,“西王赏功”铜钱,为铜范铸造,钱的面部和背部还有外郭处,一般会残留着刀锉所留下的痕迹,这种锉痕是为了锉掉模具上防止粘连的碳性涂料,这也是铜范铸造所特有的特征。【磨损严重的除外】
3,钱体厚度偏薄,为2.5毫米。与同时期“兴朝通宝”五厘、一分、相似。
4,钱文书写为标准楷书,横平竖直,有棱有角,不会出现行书,草书那种行云流水的风格。更不会有走形现象。与同时期“兴朝通宝”的字体书写极其一致。
5,“西王赏功”铜钱的钱文有着与其它钱币完全不同的特征,这个特征我已经研究多年重没有提及过,而今为了给我们国家的古币收藏做出贡献。我将此秘密公布于众;
图上钱文的第一个字“西”由头一笔“一”和尾部“四”的连接处,一撇一捺形成了一个很鲜明的“圆点”凹槽。这个凹槽是因为钱文书写的结构、距离、在加上字体与地章之间的厚度所形成的,如果字体厚度增加就形不成这样的特征。所以这也成为了鉴定“西王赏功”铜钱所特有的暗记。【有不相信的朋友,还可以请教一下铸造业的朋友】
“西王赏功”这一古泉界的珍品,曾被列为中国古泉五十名珍,是历代泉迷所追捧的对象。在这假货横流,鉴定无章的今天。我由衷的希望此篇文章能给广大的收藏者,去一份杂乱与纷扰。带来一份启发和规矩。
我本人也很纠结,每一次公布古泉名品的鉴定方法,都会带来有一批赝品的诞生。不说不行,说了也不行,真是无奈无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