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代  正大通宝楷书  鉴赏

(2014-12-27 14:01:13)
标签:

文化

分类: 金代钱币的鉴定与欣赏
   “正大是金哀宗的第一个年号。此年号沿用了9年”。金哀宗完颜守绪(1198年-1234年2月9日),金国第九位皇帝(1224年—1234年在位),原名守礼,女真名宁甲速,金宣宗第三子。金哀宗在位十年,国破后自缢而死,终年37岁。
    正大年号钱,历代图谱未载,随着近年东北地区辽金钱的持续发掘一批长期未见史籍记载和泉谱记录的金代珍惜铸币终于从见天日,在2009年出版的李卫著《辽金钱币》一书中,已载入数种最新出土的金代铸币,但是仍未能得见正大钱之尊荣,故在该书中,正大年号钱仍然是一个空白。这使得正大年号钱更加迷雾重重。泉界便有人断言“正大年号属于金朝末代,根本没有铸币”。难道没有发现就能说明金哀宗正大年间没有铸币吗。我本人却持有不同看法,就象我在前文【金代钱币的工艺与风格】中所提到的,金国从建国之初直至消亡都比较强大,所以理论上讲金朝的年号钱应该历届都有,从无间断。
    怀揣着信念,我多方托人寻找正大年号钱,但不管是网上,还是那些倒钱的朋友,都徒劳无果。最近,功夫不负有心人,远在辽宁的朋友打来电话说,本地出土一批窖藏,其中有正大楷书,篆书,元宝、通宝、钱若干。我欣喜若狂,立马做车奔赴此处,但结果使我大失所望,见这批钱铸造工艺与金代的铸钱风格极不相符,不但地章凹凸不平,就连穿口也不够方正,对穿斜穿扎乱无章,字体更是扭曲变形,根本就无有金代钱文那种端正大方之感,锈色单一浮锈连篇,另有几枚鎏金者,金者非金,鎏者无鎏,字体浅薄根本就不具备鎏金钱之要素,真让我啼笑皆非,并连连叹息,曰;此乃投其痴泉者之猎奇所好也。
   本人家传一枚正大通宝楷书折二,几十年来未遇相似之物,既然多方寻找未果,只好与泉友自鉴为乐。我们先观其钱型,在辩其真伪。
金代 <wbr> <wbr>正大通宝楷书 <wbr> <wbr>鉴赏

金代 <wbr> <wbr>正大通宝楷书 <wbr> <wbr>鉴赏
    如图所示;正大通宝楷书折二,青铜质、直径28.5毫米,厚2毫米,重8.8克。钱型风格清晰可见,此钱外郭标准平直,锉痕与流铜口明显。内锅圆润流畅,与地章连接之处干净利落。地章平整有铜模痕迹,穿口方正,前窄后宽,属标准斜穿型。这些铸造工艺与金代各种钱币的风格完全一致。
    其中的“正”字与金代五笔正隆的书写方法如出一辙,“大”字与金大定通宝的写法极其相似,就是【正大】的“大”字左撇末端稍短一些。至于“通宝”二字,我就不用多说啦。明眼人一眼便能看出,其与“宋”“金”铸造的钱币写法,完全一致,符合当时的审美水准和思维逻辑。
    为了便于各位专家鉴赏,我的照片选用了白底,因为在白底的印岑下赝品掩盖不住其铸造风格上的缺陷。但为了使大家更能清晰的看到细节,我在上几张特写供大家研究。
金代 <wbr> <wbr>正大通宝楷书 <wbr> <wbr>鉴赏

金代 <wbr> <wbr>正大通宝楷书 <wbr> <wbr>鉴赏

金代 <wbr> <wbr>正大通宝楷书 <wbr> <wbr>鉴赏

金代 <wbr> <wbr>正大通宝楷书 <wbr> <wbr>鉴赏
    如上图所示钱文子口锋利深峻,自然流畅,钱面扳平内外郭间可见清晰锉痕,这些锉痕充分佐证了此钱是铜范所铸,因为铜范在铸造钱币之前要涂抹隔离层以防铜钱与铜范粘连,锉痕就是为了去除这些杂质而遗留的真实写照。这些都是现代仿品遥不可及的。再看锈色更是可圈可点,从黑绿锈色可见,黑锈浓重入骨,就连锉痕缝隙中也是黑入骨髓,绿绣曾被清洗过,但在残留的形质上可以看出,此钱应为筒子开出之物。
    终上所述本人认为此枚正大钱属开门见山之物,但这毕竟是本人之愚见,还望各位泉友各抒己见,深入研究来扶正“正大年号钱”之有无,使其正大光明立于中华古泉之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