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登堂入室电影 |
每天打开微博,我都会习惯性的打开热搜看看,看看这个世界又发生了什么。
实际上,热搜里十条有八条是明星私事,以此为标准的话,感觉这个世界十分八卦。
每个人都有一颗八卦的心,总是不自觉的会对别人的私事感兴趣。
归根到底这都是偷窥欲作祟。
这让我想起一部电影,一部讲偷窥的电影《登堂入室》。
1、热尔曼
热尔曼,一个执着于文学理想的,高中语文老师。
他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写自己的周末,他像平常一样跟妻子读自己学生流水账。
一个16岁男孩克劳德的作业吸引了热尔曼的注意,他的作业内容是第一次去到了偷窥了半年的同班同学拉斐尔家里。
文章中写到,这个我观察了半年的家跟我想象中的一致,某种气味吸引了我的注意,那种中产阶级女子特有的味道。
作业最后,写着“未完待续”……
在热尔曼试图提醒内容不妥的同时,克劳德又把下一篇交给了热尔曼。
结尾写着“未完待续”……
热尔曼被吸引了,或者说他从一开始就被吸引了。
他不顾妻子的劝阻,开始单独辅导克劳德。
热尔曼完全投入到克劳德偷窥而来的故事中。
甚至热尔曼还帮助克劳德偷数学试卷。
渐渐的,热尔曼不满克劳德的故事走向平庸,像流水账一样记录在拉斐尔家的见闻。
他变成了一个热切的读者,迫切的希望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热尔曼鼓励克劳德遵照自己的心愿,放手去制造冲突。
热尔曼为了在平平无奇的拉斐尔身上制造矛盾,不惜上课羞辱他。
以期望能在故事创作中带来精彩的起伏。
直到有一天发现,热尔曼发现克劳德已经跨越了偷窥的界限,叫停已经来不及了……
2、克劳德
克劳德家境困难,母亲离家,父亲失业残疾,经常搬家。
去年,克劳德注意到拉斐尔父母,经常手挽手等他放学,这让克劳德好奇这是怎样一个幸福的家庭,于是开始了偷窥。
这个星期五,克劳德提议跟拉斐尔一起温习数学,对于数学不好的拉斐尔来说,简直是天上掉下的馅饼,于是邀请克劳德去他家。
于是,就有了交给热尔曼的第一篇文章。
克劳德帮助拉斐尔补习,很快便融入了整个家,得以近距离观察家里的每一个人,尤其是拉斐尔的母亲。
不过,拉斐尔的母亲好像不喜欢克劳德。
克劳德拜托热尔曼去偷数学试卷,用拉斐尔进步的成绩换取继续进出这个家的机会。
慢慢的,克劳德的注意力只集中在拉斐尔的母亲身上。
他在拉斐尔父子出去打球的时候,来到拉斐尔家中和这个中产阶级女子单独相处。
他利用自己悲惨身世换取这个女人的同情,倾听这个女人的苦闷。
甚至在晚上偷窥拉斐尔父母做爱,克劳德一步一步走向欲望的深渊。
克劳德写给拉斐尔母亲的那一封情诗,“纵然光着脚,雨水也无法跳舞”,将两人的关系带向了世俗以外。
这一幕,被拉斐尔撞见了。
拉斐尔开始驱逐克劳德,先是要求请数学家教,又告发克劳德和热尔曼偷试卷的事。
偷窥被迫中止了……
3、结局
克劳德并没有就此停止,他把目标转向了另一个中产阶级女子,热尔曼的太太。
被偷窥欲唤醒的热尔曼最终失去了工作,也失去了家庭。
但是两个人的潜入偷窥创作,却没有终止……
电影《登堂入室》,是法国著名导演弗朗索瓦·欧容的作品,本片入围法国凯撒奖六项大奖,获多伦多电影节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和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影片金贝壳奖,同时入选欧洲年度最佳电影之一。
豆瓣评分8.5,好于96%的悬疑片,节奏流畅至极,现实和故事两个视角的来回切换,有种令人着迷的章回小说的阅读感,情节不断反转,观影体验极佳。
电影改编自西班牙舞台剧《最后一排的男孩》,用似真似幻、充满层次感的创作故事挑战情欲道德禁区。
最后一排是最好的位置,你能看到所有人,所有人看不到你。
偷窥欲是人人不能明说的人性角落。
电影里,类似的偷窥欲主题,反倒有很多。
提到偷窥欲,如果不提希区柯克的《后窗》都是对这个喜爱偷窥视角的大师的不敬。
《后窗》里所有的视角都是从男主角的窗户看去,整个电影都是偷窥视角。
而《登堂入室》的结尾,完美的致敬了《后窗》。
其实,每个人都有偷窥欲和暴露癖,只是在健康的成长中,偷窥欲变成了去自我兴趣的追求,暴露癖变成了个人的表现欲。
热尔曼用辅导一个有天赋的文学天才的名义,也在偷窥着拉斐尔一家,甚至是用窥探的视角窥视着克劳德。
克劳德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偷窥者,不仅进驻拉斐尔的家,甚至也在默默观察着热尔曼一家。
电影给偷窥欲一个表达的诉求,热尔曼和克劳德只不过是比起一般人的隐藏,正视了自己的偷窥欲。现实中,往往人都会为了维持表面上的伦理道德,而藏起自己的欲望。
这就是我认为导演的讽刺,拍一个偷窥的故事,是为了把屏幕前的每一个观众拉进这场偷窥,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因为偷窥的私密性和危险性,生怕被发现带来的紧张感和刺激感,实际上,观影过程我都忍不住小心翼翼,带着参与其中的心情。
我看着克劳德进入拉斐尔的家,看着他一个人在卫生间翻东西,忍不住也去猜测女主人到底是生了什么病。
看着女主人说,我看到那个男孩就紧张,心里狠狠的为克劳德捏了把汗,生怕女主人发现了什么端倪。
在克劳德的叙述中,我也试图去猜测和感受女主人因为照顾孩子放弃学业的那份苦闷。
电影后半段,校长叫热尔曼和克劳德、拉斐尔去办公室,我以为事情败露了。
原来不知不觉中我也变成了导演精心安排的故事一部分,参与了整场偷窥,变成了帮凶和掩护者。
导演用旁观者视角拍摄和解说整部电影,就是要人人都是旁观者,人人都是参与者。
所以,我用第三人称写这个故事,实际就是对这个故事的一场偷窥。
而我,则是观众。
人人都是这个不道德的偷窥故事的偷窥者。
“我们总能找到方法,进入别人的生活。”
这就是文学和电影的力量,除了娱乐,观众还可以透过它们去展示自己的内心,发现自己甚至审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