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每年1000 的南极旅行者,近一半上了他的船

(2015-05-25 10:22:51)
标签:

杂谈

中国每年1000 <wbr>的南极旅行者,近一半上了他的船

最近几天的朋友圈都被携程入主艺龙的新闻刷屏,在资本的驱遣下,旅游业的版图再次发生变化。但今天我们不是要讲携程等业内巨头的故事,而是想跟大家分享一家特别的旅行机构的案例。希望通过这个案例让大家知道,除了巨头们烧钱、并购的大刀阔斧玩法外,旅行服务其实还可以低调潜行、润物无声。


我们要分享的这家旅行机构叫德迈国际,它主导的旅行产品是极地旅行,目前是国内极地探索旅行项目运作最专业、组织规模最大、服务客人最多、行程标准最高的旅行机构,连续两年居亚洲市场第一。2014年,德迈国际获胡润百富至上优品最青睐的品牌之选“Best of the Best”品牌。


德迈国际的创始人林建勋在回顾德迈近15年的成长史时,认为德迈之所以能发展到现在,成为定制旅行服务的高端品牌,关键在于三个定位



定位
1

高净值客户群


林建勋2001年创办德迈国际时,他本人已在国外的旅行机构工作了几年。他大学时读的是外语,且自身就十分喜欢旅行,因此顺理成章地选择了旅行社的工作。

在那个时候,国内游客真正能负担得起到国外旅行的少之又少。德迈的业务主要是政府的外事出访或企业的商务考察,机会属性很重。创业的前几年,林建勋忙于常规业务的发展,没有过多考虑核心用户是谁的问题。

转折点出现在2004年。

2003年的非典疫情,使得国人对生命的态度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大家突然意识到生命无常,更应该重视有限时间内的生命质量,加上2004年疫情警报解除,国家不再限制公民出国,一时间外出旅行蔚然成风。

林建勋清楚记得2004年他接待的一个出国旅行团,是两户自费旅行的家庭,年龄都在四五十岁,出行的原因就是想趁着身体还健康,出国去看看。多少有点非典后及时行乐的意味,林建勋回忆说,在此之前,很少有普通家庭自费出国旅行的案例。中国每年1000 <wbr>的南极旅行者,近一半上了他的船

林建勋蓦然意识到一个大的市场即将开启,他必须要主动做点什么了。

2006年起,林建勋将核心客户群设为“越来越愿意在生命体验上消费”的高净值人群。

在当时看,面向高净值人群的旅行产品多少有点曲高而和寡,市场主流产品也多是面向普通大众的低价位产品,但从长远来看,林建勋的这一设定使得德迈提早进入了一片蓝海,虽然一开始市场开拓倍显艰难,随着高净值人群数量越来越大,林建勋的判断就愈发显示出其合理性


定位
2

定制化旅行


也正是在人群定位的前提下,德迈的产品也发生了变化。

2008年,德迈创立全新品牌“爱游iTravel”,专注于私人旅行定制服务,为高端精英阶层人士设计完美旅行。

这使得德迈完全区别开普通的旅行服务机构。

按照服务标准化的要求,在制定路线前,德迈会和客户具体沟通出行目的、人员构成、个人兴趣等,为了保证服务质量,除了行程结束后的调查表,还会有专门营销人员跟进客户的反馈,同时不定期做一些匿名问卷调查。

用林建勋的话说,定制旅行做的是加法。它会问你:你为什么旅行?你的心愿单是什么。然后它告诉你,为了完成这些,你需要多支出多少成本,并且,你额外还能享受到何种附加值。

定制旅行最大的特色是:定制的正是客人最想体验的细节,独到的也正是细节。每一次定制自己的梦想,都是建立在生活在别处哲学上的旅行,其实都是期待着体验预期的情境想象。中国每年1000 <wbr>的南极旅行者,近一半上了他的船

林建勋提到一家高端汽车品牌定制的客户旅行的例子:他们在欧洲旅行了1个月,爬上过瑞士雪山的山顶,在莱茵河边放松休憩,去过古老的庄园和城堡,整个过程自由闲适,一行人像是漫步在中世纪的欧洲。这次旅行结束后,很多人甚至记不得自己到底去过哪些地方,但却长久地保存下了那一路的独特体验与美好回忆。

“这就是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定制旅行最终是一种体验,体验到了就是体验到了,这个没法作假。”林建勋总结道。

然而,这种对体验的追求,与规模化、速度化是天然冲突的。为了保证服务质量,一方面要控制客户数量,另一方面要努力提升自己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准。林建勋日日思考与担心的问题也就在这两个方面。

而他的选择,就是控制速度。林建勋曾经做过一件很的事情:他顶住公司内部的压力,力排众议拒绝了多家风险投资基金,并让德迈国际从80%-100%的年增长速度降到50%左右。

因为资本的逻辑很简单,就是鸡要下蛋。林建勋说,高端旅游行业有两个节点:新客户获取能力和团队人才成长速度,如果这两个方面的发展跟不上业务增长的速度,要让客户满意就会很困难。我们想做的是中国最好的,不一定要最大。”


定位
3

极地旅行产品


林建勋第一次去南极是在2009年,之后他就决定要打造极地旅行这个产品,但难度却非同一般。

首先,极地游的利润空间相对于其他旅游产品来说并不高,虽然堪称最贵旅游线路,但成本却异常透明,几乎不存在灰色地带,消费者甚至自己就可以计算出价格组成。

其次,为了保证客户体验,去往极地一般要包船,但包船需要提前支付巨额的定金,对旅行社的实力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对在同一个探险季有多条船要求的旅行社,往往需要几千万资金做抵押,更需注意的是,包船之后如果人员招收状况不理想,还会出现巨额的亏损。中国每年1000 <wbr>的南极旅行者,近一半上了他的船

在林建勋看来,极地产品对于德迈高端旅行品牌的塑造是不可或缺的,否则没办法真正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另外他对国内市场有着乐观的判断,相信越来越多的高净值客户会选择去极地旅行。

2011年,人类登陆南极百年纪念,林建勋组织了“百人百年南极纪念”项目,组织100人到南极

2012年,德迈运作“中国国家地理号”和“民生银行号”两艘南极包船项目,组织近400人到南极,这个数字,刷新了中国南极旅行史单团登陆南极人数的纪录。

2013年,德迈更推出全新体验的南极包船项目,以及南极三岛小包团。截至2013年底,德迈国际已组织超过1000人到南极,并获得了胡润百富至尚优品最青睐的品牌之选——“最青睐南极奢华旅行机构”的品牌奖项。

极地旅游这种产品有着很强的稀缺性,像南极一般每年只能接待2.5万人左右,需要提前15-18个月预定,国内真正能参团的1300人左右,而在2013年德迈就拿下了540人,占到整个市场的40%,是当之无愧的细分领域冠军。

而在德迈内部,极地旅行产品也占到了全部业务量的一半之多。极地旅行让德迈真正贴上一个强有力的标签,使得业内一提到德迈就会优先想到极地旅行,或者一提到极地旅行,也会第一时间想到德迈。

总结
德迈


从整体上看,我们可以说德迈是一家不断在客户、产品上做减法,却在服务、体验上做加法的公司。


先做减法,让自己专注于服务一类客户,提供一类或几类较少的产品,从而标签简单、面目清晰;再做加法,让自己的服务超越于标准品,不断给予客户崭新的体验,并且根据客户消费习惯的变化,及时的进行调整。


在某种意义上,从事旅行服务业的德迈非常像德国那种被称为隐形冠军的制造企业,它们通常不显山露水,专注一个非常窄的领域,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精进自己的技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