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能力与素养:英语专业学科内涵思考

(2017-03-13 08:45:13)
标签:

教育

文化

时评

情感

健康

分类: 英语学习与研究

http://p2.so.qhimgs1.com/bdr/_240_/t01f4607122e36feb18.png

http://s1/mw690/005DCVJqzy79sQ5K86Yb0&690
英语专业是目前我国高校中举办最多的一个专业,通常我们在给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或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定位时都非常明确,是人文学科,但在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特别是学科内涵上一直都存在较大的问题。目前多数高校的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常见的仍是传统的综合英语或精读、泛读、听力、会话或视听说、写作、高级英语等等。 比较系统地开设英语语言史、语言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美文化等课程的院系并不多。整个专业的课程重点在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上,而涉及到的课程内容往往过于简单,没有深层次的语言、文学、文化知识,更谈不上有思想、有内涵的内容。我们应该认识到,大学生是成年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赏析、评判、思考的能力。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却极大地阻碍了他们能力的培养和拓展。

 教育着力点应该在培养过程中。教怎样做人,教文化,培养心智,为人才培养着想,为学生着想,而不是为人为设计的学科着想。若我们是为学生着想,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着想,那么我们的课程指向就应该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所有的课程应该都为培养人才设定的具体目标服务,丰富其内容,丰富其内涵,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应该所有的课程都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思辨能力作为主要目的,(“All lessons are lessons of thinking.” )。人才培养应该在知识要求、素质要求和能力要求考虑,不是以简单的技能和应试要求来实现培养的目的。 知识、素养和能力则要以思辨或批判性思维为导向。

 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阐释的能力(interpretation, analysis, evaluation, inference, explanation, self-regulation),而不是在“听、说、读、写、译”中普遍采用的paraphrase。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enquiry, exploration, searching, discovery),而不是简单的背诵、复述,不是仅仅echoing 。培养学生形成概念和研究的能力(conceptualization,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hypothesis, research design, result and discussion, summary of assessment),扩大读和写的量,而不是应试教育模式的“豆腐干”文章式的阅读和写作。 要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original, creative,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而不是简单的选择A or B or C or D,或选择true or false。也就是说在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中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knowledge-seeking, enquiry, questioning, critical-thinking, logical-reasoning, evidence-based claiming, communication),而不是没有内容、没有思想、没有思辨方法的单纯语言技能和字正腔圆。

为此, 英语专业的学科内涵应该从课程的总体设计上、从课程的内容上、从教与学的方法上来系统思考。知识、素养、思辨和能力都离不开语言。语言的学习中则应该充分考虑语言与思维、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语言与哲学等,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语言中的母语与外语,文学、文化中的中国与外国,思想、文明中的东方与西方。这些都是我们外语专业的学科优势所在。 如果我们能把这些相应的方面纳入专业学科内涵来考虑,融入到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中去,培养出的人才就会具有外语学科的显著特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