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活动:郑文妹老师公开课《司马光》教学设计
(2016-05-11 16:21:38)
标签:
生命化教育 |
分类: 课题研究 |
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第五单元
课题编号 |
WYS201410128 |
标签 |
教学设计 |
时间 |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司马光》
二、设计理念:
四、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司、假、缸、别、慌、破、劲”等生字。并且通过观察、范写、练习,学生正确书写“别、到”。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运用“有的……有的……”的句式说话,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
3、学习从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五、学情分析:
六、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有的……有的……”说句子。
2、难点: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六、教学课时:二课时。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4、回到文中再把课文读一读,争取读流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发挥孩子互帮互助互动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能力,最后达到熟能成诵的目的。教师的指导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分段导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要求读流利。
(2)指名读第一句话:“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读完后,问“他指谁?”要求学生把名字放进句子里读一读。
(3)指名读第二句话:“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教师点击课件(两幅山的图片)问:这是假山吗?为什么呀?引导学生图文对照认识“假山”。最后向学生介绍“假”的另一个读音“放假”。
(4)指导个性化朗读。
预设:生1读第二句话。
教师:水缸不够大呀。
生2读第二句话。
教师:老师听出来了,你的水缸很大。但是水缸里的水没满。
生3读第二句话。
教师:不错!你的水缸最大,里面的水也很多。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比比谁的水缸大,谁的水多。
生齐读这一句。
(设计意图:文字永远应该生动地活在故事里。教师通过换词练习、直观理解词语,使学生轻松地学习语言。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用儿童化的评价引领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品出朗读的韵味。)
2、学习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三个自然段,要求读流利。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说话练习:指导用“一不小心”说话。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活生生的生活中丰富语言、发展语言、理解语言。)
(3)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教师板书:慌、哭、叫、喊、跑
预设:学生自由朗读。
教师(观察后):你读得好。眉头皱起来了。你为什么这样啊?(学生1:我心里很急。)你们再读,我听听你们急不急?
教师问学生2:有人掉到水里了,你为啥哭啊?
学生2:我害怕,担心他被淹死了。
教师:老师来听听谁最急,最害怕。(指名读。)
(4)联系第四自然段“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进行语言训练。
教师:有个小朋友掉到水缸里了,你会叫什么?
教师:你不急啊!我不信有人掉水里了。
教师:你声音太小了。碰到危险要大声呼救啊!
教师:你看到了你爸爸(妈妈),你怎么说?
全班齐读第四自然段。
教师出示“举、砸”让学生做动作。
联系上文,让学生说说怎么知道司马光没有慌。(他不哭,不叫喊,不跑,想办法救人)
指名读,引导学生自己评价:你的石头够不够大;你砸缸时用劲了没有;你砸缸砸得快不快。
(设计意图:动作表演理解词语简单而直观;联系上文理解下文,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引领学生进行评价,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四、拓展练习,发展思维。
指导读最后一段。点击课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色夸奖司马光。
如果你是那个得救的孩子,会说什么?
如果你是那个吓坏了的伙伴,你会说什么?
板书设计:20、司马光→机智、勇敢
小朋友→掉→大水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