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理数的大小说课稿

(2017-10-31 07:17:14)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大小说课稿

                        寺门村中学 孙颖

 

各位专家、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理数的大小》,它是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小节的教学内容。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讲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教材首先通过温度计的认识表示温度高低的方法,接着借助数轴明确数的大小。通过“大家谈一谈”讨论海平面高低与数的大小关系,通过“做一做”深化有理数大小的关系。教材从生活实例入手,让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时更容易理解和应用。并且本节内容也是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探索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2)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并对多个有理数进行有序排列:会利用数轴对多个有理数进行有序排列: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3)能正确的运用符号“<”“>”“因为”“所以”写简单的推理过程。

(4)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及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是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难点是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四、学情分析

(1)在知识掌握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正数、负数、有理数、数轴、绝对值、相反数等,为这节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但是考虑我们农村学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我对上面这些知识进行了快速、全面的复习。

(2)七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用具体事例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和归纳法进行教学。通过一起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首先我领着学生一起回忆正数、负数、有理数、数轴、绝对值和相反数(口述);再用PPT展示生活中的问题,从比较铅球质量大小、和温度高低入手,引出有理数大小的比较。从生活问题入手,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一起探究:

得出结论:

PPT出示探究1的两个问题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把温度由低到高排列起来,体会温度高低与液面高低的关系。再出示探究2要求学生把-3、-5、4、0表示在数轴上,并判断这些数大小与位置的关系。让学生独立思考得出答案,培养学生自我探究能力。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比较数轴左边和右边的数,两个正数相比,正数与0相比,0与负数相比,正数与负数相比。小组合作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小组展示成果,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概括的能力,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得出结论。

例题1

PPT出示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订正并板书示范,强调格式。

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学生投影展示结果,教师进行讲解。用成果展示的方式提高学生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小组展开讨论,通过做一做,你发现了什么?讨论过后小组发言。得出结论: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例题2

学生独立完成,找三名同学黑板上来做,教师进行订正,主要对异分母分数比较进行讲解,强调书写格式,充分把握重难点。

(三)课堂练习:

布置课本16页练习,供学生课堂练习,学生完成后教师订正,教师巡视查看完成情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以“规定高于海平面为正,低于海平面为负”为背景,谈谈对下面结论的认识。

(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串联,加深学生对正数、负数、0这三类数比较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五)回顾反思

提问学生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让学生自己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的记忆。

(六)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供学生课下联系,对知识进一步巩固。

七、学法分析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考虑到这节课主要是通过老师都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能力。我主要引导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归纳总结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全程参与教学活动、动手画数轴、动眼观察数的特点、动脑总结归纳总结比较两个负数的法则、亲自经历问题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 总之,这节课体现的是老师与学生的交流、讲练结合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快乐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交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讲这节课我意识到自己能力还很不足,恳请各位专家老师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