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读写结合”的类型
(2020-07-14 23:22:01)
一直有人呼吁:为了突出“写”的课程地位,希望有专门的作文教材或者在语文教材中能有独立的作文课程体系或训练序列。目前的统编版教材在“写”的目标上,比以前各版本的教材的确要明确、清晰,不过,也还没有实
现自成课程体系的愿景。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达成共识的——即使有了独立的作文教学课程体系,从“写”的能力培养需要来看,“读”仍然是“写”的重要基础,“读写结合”应该仍会在作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将三年级部编教材中“读写结合”的类型加以分析,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
一、教材中四种不同类型的读写结合方式
(一)内容拓展型
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文后“小练笔”,要求学生从四幅图中选择一幅写几句话。教材中所配的四幅图,都是与大海有关的景象。第一幅、第二幅和第三幅都是海底的景象,第四幅是海面上的景象。这不是低年级单纯的“看图写话”,四幅图上的景象与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在内容上有紧密的联系:课文写的是西沙群岛海域水下和岛上的景象,四幅图呈现的也是海底和海面的景象。这种类型的小练笔,侧重于对课文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在丰富学生相关知识和经验的同时进行写的训练。它既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从课文内容出发,通过拓展延伸
来积累写的素材,又可以让学生尝试运用从课文中领悟出的某一具体写法,丰富写的技能。这一类型的读写结合,结合的点,主要落实在内容关联上,对具体的写法没有提出明确要求,学生既可以直接模仿课文的写法,也可以运用以前学过的写法,还可以有自己创造性的表达。第四单元根据已有信息顺着故事情节做出预测和推想,既是读的策略,也是写的启发,预测和推想的结果是很自然的内容拓展和延伸。例如,《不会叫的狗》的结局预测和单元习作“续写故事”,侧重点都在内容上。与《富饶的西沙群岛》文后的练笔不同的是,这里的内容拓展和延伸,与原有内容要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前者是独立于原有文本之外的。
(二)写法运用型
第一单元《花的学校》文后练习的第三题是这样设计的:“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请你照样子写一写,如,“清风一吹,他们……”“蝴蝶一来,他们……”。“这样的表达”和“照样子写一写”,都非常鲜明地指向了写法的学习和运用。在阅读欣赏课文时,学生会遇到各种新鲜的词语和句子,因为“新鲜”,所以关注,所以喜欢;因为喜欢,所以跃跃欲试。这就为读写结合奠定了积极的心理基础,也使具体写法的习得和内化变得更加自然,甚至会有水到渠成之效。这样的例子还有第二单元《秋天的雨》文后的第三题: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照样子写一写。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与《花的学校》一课设计的读写结合不同的是,这个练习不仅明确了写法的学习和运用,所要求学生写的内容与课文也紧密联系,是文本有关内容的拓展。也可以说,这是内容拓展与写法运用的综合型的读写结合。不过,从能力的培养上来讲,这一读写结合的实践,重点学习目标还是提升学生发挥想象将事物写得生动有趣的能力。
(三)沟通生活型
第二单元《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文后“小练笔”的内容要求是这样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呢?用几句话写下来吧。阅读沟通生活,唤醒生活经验,为学生的“全生活”服务,这是母语教育的必然追求。没有生活参与或不参与生活创造的母语学习,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沟通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读写结合,这样的读和写能够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发现母语学习的生活价值,学习活动就拥有了强大的内驱力。文中的“儿童”在上学路上发现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同样是儿童的学生,读着这样的文字,往往会很自然地想到在自己上学、放学的路上是否也有美妙的景色。因为读
的文字和写的内容具备共通的生活属性,“小练笔”变得充满儿童的生活情趣,素材的积累和写法的运用也融为了一体。这样的读写结合在本册教材中还有很多,如第六单元《美丽的小兴安岭》文后的“选做题”,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文后的“小练笔”,还有第六单元的“习作”等。
(四)例文引路型
例文引路型的读写结合集中体现在第三单元的童话编写和第五单元的写观察所得上。这两个单元是典型的“读写结合”的教材编写策略的体现,这从每个单元的重点读写目标的定位中就可以看出来。例如,第三单元读的重点学习目标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写的重点学习目标是“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第五单元直接编排了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例文的旁批和文后练习都指向了写的学习目标——仔细观察。例如,《我爱故乡的杨梅》旁批有:“作者把杨梅的变化观察得多仔细啊!”文后设计了填表格体会作者观察之细致的练习,引导学生从杨梅的外形、颜色、味道等方面提取文本信息,体会作者观察得多么细致。这些既告诉学生,阅读文本可以从具体的内容中感受到作者观察的细致,又引导学生懂得,要想将事物写得详细具体,就要学会观察的方法。读为写提供服务,写印证读之所得,读与写的结合就真正形成了合力,助力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