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朗读指导
本文是一曲深沉的悲歌,又是对红军战士的热情赞歌。基本语气、基本转换应为凝重型,
并透出庄严肃穆。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 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用叙述性的语气,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背景。
“冰天雪地”
“大冰坨”
“狂风呼啸”
“大雪纷
飞”是强调性重音说明了自然环境的严酷。
“吞掉”为夸张性重音“装备很差”为对比性重音, 道出了红军面临的困境。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 路。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 /吃不上饭,可能睡 雪窝,可能 /一天要走 一百几十里路, 可能 /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
索着。
“让”
“率领”
“开辟”为强调性重音,可以看出将军关心战士,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
为强调性重音, “吃不上饭”
“睡雪窝”
“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
“遭
到敌人的突然袭击”为呼应性重音。
“可能”后的停顿,要读出形势的严峻。
“能不能”应用虚
声,充满疑问的色彩。
“思索”为情感性重音,读时应拉长,读出将军对形势的担忧。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
“前面有人冻死了。 ”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忽然”为转折性重音,后面的句子应充满“悬念”色彩,引导读者继续听下去。将军的
话连起来读,并有命令的意味。
将军愣了
/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愣”为强调性重读,说明将军担忧的事终于发生了,后面的话连读,说明将军对士兵的
的真切爱护。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 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 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读时要怀着对冻死的老战士的崇敬、怀念之情,读出一种庄严、悲痛的情调。语速较慢, 句调平直。
“冻僵”
“一动不动”为强调性重音, “一尊塑像”
“无法辨认”为比喻性重音,看出老战士确实是冻死的。
“镇定”
“安详”为并列性重音,是老战士看到战士获得温暖的欣慰,也
是对革命前途的坚定。
“单薄破旧”
“贴”道出了事情的原委:老战士是为了帮助战友而冻死的。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 /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严峻”
“抽动”
“吼”是强调性重音,看出他是很爱战士的。
“叫”
“为什么”为情感性重
音,语气中充满强烈的
不满。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狂风”
“话音”为对比性重音,进一步道出了天气的寒冷。
“红”强调性重音, “发怒的豹
子”为比喻性重音,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生气。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 ”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的几句话,要表现出斥责、威严的口吻。
“警卫员”
“跑步”应提高音量,语气应比前
一次更强烈。
“抖动”可以看出将军已经怒不可遏,读时应有一定颤音。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 /湿润了。他深深
/吸了一口气,缓缓地 /举起 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 /敬了一个军礼。
将军得知冻僵的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那种震惊、内疚、敬仰的复杂心情,语速缓慢,读
得深沉、
庄重。
“愣”是对老战士伟大精神的触动。后面的几处停顿的运用,可以再现人物当
时的心情及动作,读时用凝重的语气读。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
从环境的描写看出环境的严酷,
也包含着仿佛上天为老战士鸣不平。
“晶莹的丰碑”
是强调性重
音,点名主题。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 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
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 那声音似 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漫天的风雪”为反义性重音, “沉重而坚定”为强调性重音说明了他从老战士身上获得了
力量,看到了革命的希望。
“这样”
“谁”为肯定性重音,进一步升华了全文的主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