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可能不了解的灵寿(九)扑朔迷离的白马岗

(2016-04-26 16:44:27)
标签:

历史

扑朔迷离的白马岗


灵寿有个白马岗村,村名因西南一道土岗所起,这道土岗就是白马岗。在旧县志中,白马岗与城西赤岸岭、城东北卧龙岗同列为山川:“白马岗,在县东八里,相传岗下有白马害稼,隐见不常,民祷于神而扑之,害遂寝”。

http://s1/mw690/005DhgJezy7ALefYLksc0&690
白马岗村竹马

在现代人眼中,此岗也就是一道很普通的土岗,甚至好多人只知道有这个村却不知道有这道岗。但在灵寿历史上,白马岗却有着很重要的地位。《灵寿县志(1990版)》《总述》两次提及白马岗:(1)县城东南2.5公里处,白马岗村西南有座白马岗岭,过去叫青阳山。此山面积不大,却长有茂密的苍松翠柏,参天蔽日,卫水河从山下汩汩向南,注入滹沱河,构成山水辉映,树影婆娑的图景;据传正定府修建大佛寺,立柱横梁即用的是青阳山上的松树。(2)(滹沱河在)历史上曾发生多次水患,尤以水漫青阳山,冲毁房屋良田,造成家破人亡为最惨。

灵寿县志《大事记》中也记载:(1)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春,太宗赵光义亲督大军伐北汉。军至镇州,赵援北汉的契丹军纵践灵寿,已至县境南部,太宗命郭进率军出击,败契丹军于白马岗。(2)金大定十七年(1177)滹沱河于本县南隅的白马岗决口,冲毁无数民居农田,地方官逐级上报朝廷,诏命真定尹鹘沙虎,河北西路转运使徐伟,征集500里以内民夫堵塞治理,决年二月一日兴工。(3)明弘治二年(1489),修筑真定府白马口(即灵寿白马岗)河堤。

这些记载起码给了我们两条信息:(1)古时的白马岗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起码比我们今天看到的白马岗要宏伟得多。(2)白马岗紧靠滹沱河,而且是容易决口的自然河堤。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白马岗距滹沱河起码有10里之遥。是滹沱河改道了,还是另有原因呢?

无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新县志,还是当时翻印的老县志,对此均没有记载。倒是在网上搜到了正定县有关白马岗的记载:北白店(正定村名):地处恒山余脉的白马岗上,滹沱河东岸。古时在白马岗有一渡口叫白马口,并有姓白的在此开店,村庄也由此得名白店。卲同(正定村名):地处恒山余脉白马岗的高坡上,有滹沱河水从西北向东南流去。河的北岸有一漕马口,曾有铜邦铁底渡口之称,地势险要。1941年所修正定县志载:县之来龙,发祖恒山,冈峦重叠,自阜平、行唐、灵寿至孔村入境,……,抱城之西,绕城之东,为城之外沙,此正脉也。其旁脉,上接灵寿白马冈,至白店村入境,东南行至绍同村,冈尽而伏,至刁桥复起与正脉合,郡之所以名恒山也。

据此我们可以推断:白马岗是古恒山(现保定大茂山)的一条余脉,从目前的白马岗村一直延伸到了正定县白店村、邵同村,绵延十几里甚至更长。因正定白店村、邵同村位于滹沱河畔,灵寿县志上所载的白马岗决口、修堤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样看来,当地传说的“修起大佛寺、砍光青阳山(白马岗别称)、累死卫水河”,肯定不是虚言。

同时,正定县志的记载也说明,延伸到正定县境的白马岗应当是沙土岗。随着历史的变迁,位于正定的沙土岗已经消失殆尽,而最为高大的白马岗村附近的红胶泥鹅卵石土岗却保留了下来,形成了我们目前看到的白马岗。

http://s7/mw690/005DhgJezy7ALaQFW9Uc6&690

这个白马岗,在上世纪80年代应该说还是很宏伟的。骑自行车从白马岗村去县城,必须推着车子翻过高高的、红红的白马岗。那时的白马岗从本村村西北一直延伸到南纪城村西南,岗上或寸草不生,或偶有草木,也不失为一道荒土岗。随着国营河北第一机械厂搬迁到白马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白马岗上如雨后春笋般地私营厂房建设,白马岗越来越矮,并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

 

沿G5在灵寿口下高速,在去往县城的道路上,你会看到有一个新建的城门标志。如果你留意的话,在城门的北侧往西,有一片树林,那就是古时宏伟的白马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