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心为何徘徊,它为何不静止?
(2023-11-13 11:40:35)
现在当我们看见它发生时,因为不了解可能会质疑:“我的心为何徘徊?我希望它静止,它为何不静止?”这就是以执着之心在修行。
事实上,心只是依循它的本质,但我们却没事找事,想要它静止,并质疑它为何静不下来。然后反感生起,于是又将它加在其它每件事物上,增加自己的怀疑、痛苦与困惑。
因此若有“伺”,就如此省察心里发生的各种事,我们应明智地想:“啊!心就是如此。”瞧!那“觉知者”在说话,告诉你要如实地看事物。
心就是如此,我们随它那样,心就会静下来。当它不复集中时,就再拿出“寻”,它便很快地又安定下来。
“寻”与“伺”就这样一起工作,我们以“伺”思惟各种生起的感觉,当它逐渐变得散乱时,便再次以“寻”将注意力“举”起来。
这里的重点是,此时的修行一定要以离染的心去做。看见“伺”与心理感受交互作用,可能会以为心是迷妄的,并开始对它反感。
就在这里,我们造成自己痛苦,我们不快乐只因希望心静止。这是邪见,我们只要稍微改正见解,了解这活动只是心的本质,这样就足以对治迷妄,这就称为“放下”。
事实上,心只是依循它的本质,但我们却没事找事,想要它静止,并质疑它为何静不下来。然后反感生起,于是又将它加在其它每件事物上,增加自己的怀疑、痛苦与困惑。
因此若有“伺”,就如此省察心里发生的各种事,我们应明智地想:“啊!心就是如此。”瞧!那“觉知者”在说话,告诉你要如实地看事物。
心就是如此,我们随它那样,心就会静下来。当它不复集中时,就再拿出“寻”,它便很快地又安定下来。
“寻”与“伺”就这样一起工作,我们以“伺”思惟各种生起的感觉,当它逐渐变得散乱时,便再次以“寻”将注意力“举”起来。
这里的重点是,此时的修行一定要以离染的心去做。看见“伺”与心理感受交互作用,可能会以为心是迷妄的,并开始对它反感。
就在这里,我们造成自己痛苦,我们不快乐只因希望心静止。这是邪见,我们只要稍微改正见解,了解这活动只是心的本质,这样就足以对治迷妄,这就称为“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