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兰盆真义
(2022-08-10 14:59:34)分类: 佛法人生 |
在农历七月里,汉传佛教寺院,往往都会举行“盂兰胜会”。盂兰胜会本是佛教的孝亲节,通常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称为“盂兰盆(1)法会”。这法会是根据“佛说盂兰盆经”的指示而举行的。经中这样说:
佛陀的弟子目犍连初成道果,看见他的母亲堕落在饿鬼道中受苦,瘦到皮骨连在一起。他的孝心恳切,即刻用钵盛饭,藉着神通的道力,送给他母亲吃。那知他的母亲业障深重,饭未入口,就变成火碳了。目犍连看到这种情景,悲哀得大哭起来,赶快跑去禀告佛陀,请求佛陀替他设法,救拔他的母亲。
佛陀说:“你母亲的罪业很重,不是你一个人的道力能够救他的,须靠十方众僧的道力,才能救度你的母亲脱离苦趣。”
目犍连请佛陀指示如何会集十方众僧,救度母亲脱苦?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众僧结夏安居(2),修行圆满的日子。你应该在那天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供养十方众僧,仗他们的威神道大,才能救脱你的母亲。”
目犍连遵照佛陀的指示,在那年七月十五日,敬设斋筵,供养来自十方的众僧。佛陀命令众僧先为施主家人念咒祈愿,然后才接受所施的食物,目犍连的母亲,就凭这供僧的功德,脱离了饿鬼的苦趣。目犍连满怀高兴,对佛陀说:“弟子的母亲蒙佛陀慈悲,众僧道力,现已脱离苦趣,但是不知道未来的佛弟子们,也能依照我所设的盂兰盆供,救度各人的父母亲吗?”
佛陀说:“可以的,凡佛弟子行慈孝者,都可以在这天,以百味饮食,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为现生父母,增福延寿,为过去父母,离苦得乐,这是报答父母养育深恩的好方法。”
这部《佛说盂兰盆经》传入我国以后,翻译为汉文。孝顺父母,是我国的人伦道德,所以这部提倡孝道的《盂兰盆经》,大受国人的欢迎与传诵。到了南北朝时代,梁武帝创设“盂兰盆胜会”,盛极一时!从此,盂兰盆胜会在中国民间,到处盛行。
所以,符合如法如律的盂兰盆会,我们应积极提倡,使这个宣扬孝亲思想的“盂兰节”,普遍地推行。(文/互联网)
备注:
(1)盂兰盆 ─ ─ 是印度的梵语(ULLAMBANA),意思是:“救倒悬”。“倒”是倒转过去,“悬”是悬吊起来。这是指饿
鬼道中众生的受苦,好像头脚倒转吊起来的剧烈难受,急待拯救,所以叫“救倒悬”。
(2)结夏安居 ─ ─ 每年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夏天的三个月内,为印度多雨的季节。僧众在外托钵生活,不大方便,故规定这三个月内,大众安住下来专心用功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