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不尽的福报该如何获得?
(2022-06-09 12:51:28)| 分类: 佛法人生 |
一个人的福报有多少,就好像银行里的存款,再多,如果挥霍无度,也有用尽的时候,所以彿教叫人要惜福。
福报是我们的资本,要慢慢用,要用得适当,用得有价值、有意义,不可以随便挥霍、糟蹋福报,浪费福报,等到没有福报的时候,再想拥有福报,那就困难了。
福从哪里来?来看高僧大德如何节俭、惜福、积福的故事。
虚云老和尚:
修慧必须明理,修福莫如惜福。
虚云老和尚很节俭惜福,他睡的草席破了,弟子们帮他用布补好。不久后,在同一个地方又破了,实在补无可补。在那当时,一张草席是人民币2元左右,弟子们想跟常住换一张新的草席给老和尚。不料虚云老和尚听后,便大声地说:「好大的福气啊!要享受常住上一张新席子。」弟子们便再不敢作声。
虚云老和尚时常开示:「修慧必须明理,修福莫如惜福。」要弟子们珍惜生活上的一切福德因缘,犹如银行存款般,不断累积。并说,有福德的人,修行起来也会比较顺利。如果没有福德,无论修那一种法门,都会有种种的障碍。
印光大师:
汝有多么大的福气,竟如此糟蹋!
印光大师一生,对于惜福一事最为注意,衣、食、住、行皆极为简单粗劣,力斥精美。
印光大师每日早饭,仅粥一碗,且无菜。印光大师曾言:「初至普陀时,晨食有咸菜,因北方人吃不惯,故改为仅食白粥,已30余年矣。」午饭,菜一碗,饭一碗,饭菜食尽,先以舌头舔碗,复以开水涤荡以漱口,每日早、午两餐皆是如此。
印光大师惜福,不仅仅是对自己,对待客人,僧众亦是如是要求。如果客人吃饭之后,碗中有剩饭粒者,必定严厉呵诫,「汝有多么大的福气,竟如此糟蹋!」
这种事情,也是常见之事。只要印光大师,见到你有浪费之事,必会呵诫。除饮食外,其他惜福之事物,皆是如此。
弘一大师:
惜食惜衣
弘一大师从小家庭教育非常好,他父亲请人写了一幅大对联,「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高高挂在大厅的抱柱上。哥哥时常教他念这句子,念熟了,以后每当穿衣吃饭都十分注意,一粒米饭也不敢随意糟蹋。
弘一大师的母亲也常常教他,身上所穿的衣服要时时小心,不可损坏。他母亲和哥哥怕他不爱惜衣食,损失福报以至短命而死,因为在古人看来,如果一个孩子福报损失殆尽,命就没有了。
弘一大师7岁练习写字,拿整张的纸瞎写,他母亲看到以后正言厉色道:「孩子,你要知道啊,你父亲在世时,莫说这么大张的纸不肯糟蹋,就连寸把长的纸条也不肯随便丢掉的。」古人连纸条都爱惜,这个纸正面写完反面写,写完了才能够烧掉。
受家庭教育影响,弘一大师出家以后一直还保持着爱惜衣食的好习惯。他的那些生活用具,破烂了就请人用针线缝缝,当新的一样使用。他常常跟人说:「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只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
星云大师:
广结善缘 培养福德因缘
星云大师非常珍惜与每个人的一言半语,让他有所受用。并说其一生,就是靠着这许多善言法语成长了自己。
他曾自述:「曾在焦山见过太虚大师,他从远远的地方迎面走来,我就在路上侧身站立,他看了我一、二分钟,只跟我讲『好、好、好』三个字,我一生就受用无穷。我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做一个好的出家人,我一定要好好的弘扬佛法,我一定要好好的善待信徒,我要报答师恩……因为太虚大师说我『好、好、好』。」所以,星云大师说,其提倡的「三好运动」,鼓励大家实践「三好」,也与太虚大师这三个「好」字有关系。
福从哪里来?都是过去广结善缘,慢慢培养的福德因缘。
星云大师说,平时看到人点头微笑、亲切问候,或是举手之劳的服务,乃至见人有难热心帮助等;能够成就他人的善事,随时多做好事,这些都是和人结缘的方法,如此自然会增加福报。因为法界一切众生,都是相互依存成就,共存共荣的生命体,所以想要获得福报,广结善缘,勤修布施,必能为我们累积今生、来世无量的福报。
过去彿陀在因地修行时,也是经过累劫的修福修慧,直到福慧具足圆满,方能成就彿道,因此彿陀教示弟子要开发智慧,勤修福德。
福德因缘是我们成道的资粮,因此彿弟子莫以福小而不为,圆满的福报,也是从小小福报点点滴滴积聚而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