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成果:让孩子成为环创活动的主人(交流)
(2018-10-30 10:06:19)
标签:
育儿教育 |
分类: 课题研究成果 |
让孩子成为环创活动的主人
论文摘要:环境就是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让孩子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让幼儿在自己创设的环境氛围之中,陶冶情趣,养成良好习惯。我们还应充分把握每一教育资源,凭借整合理念,拓展各种形式,让他们真真切切的成为生活环境的主人。
关键词:主题、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的世界应该是美丽的,在幼儿园里,他们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角落都应该是美的。以前可能许多老师和我有过相同的感受,当我们辛苦的将墙壁、角落布置得漂漂亮亮时,却发现辛辛苦苦结果只是起到美观、装饰的效果。主题墙、活动区、家园栏等活动环境其价值并不是装饰品的摆设或是硬件设备的堆砌,而是与教育相互依赖、相互包容、相互影响的共同体。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正是由于环境是幼儿每天所处、所接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化发展以及个性发展,无一不受到它的影响。所以说,环境绝不是装饰品,也不仅仅是硬件设备的堆砌,而是和教育相互依赖、相互包容、相互影响,它们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是对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作用的。
一、设计富有新意的主题环境
如何更有效地开展主题活动,增进幼儿与主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更好的展示主题活动的教育内容,在实施主题的过程中,我们会根据主题的内容,利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和创设各具特色的主题性环境。这里的主题性环境包括主题墙面、活动室走廊的墙面环境及走廊区域环境,其中最具主题特色的应该是主题墙面。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改变观念,要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来,把主动权交给孩子,教师要做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例如:在创设《动物王国》主题活动时,在征求小朋友的建议后,我们将主题墙面布置成了很多动物居住的大森林的环境,我们设计的背景是夏季,因为小朋友说,有许多动物喜欢在夏季出动,冬季有很多小动物都冬眠了。这样一来还突出了季节性。背景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树木,有草地、池塘、有花、各种形态的昆虫。这些都由幼儿来绘画、制作和布置,整个环境既丰富美观,充分展示师生共同参与的成分,拉近了幼儿与主题之间的距离,增加了幼儿对环境的亲近感和成就感。
二、主体环境创设要切合幼儿年龄特点
幼儿园的环境具有生机,幼儿的生命也将富有活力,因为孩子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环境就是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和孩子的身心发展一样,它也会随着孩子的心智而变化,我们应该创设不断与孩子相互作用的环境,让孩子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环境的创设不仅要适宜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发展,还应该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各个年龄段的幼儿身体和智力发展状况都不相同,在接受能力等方面自然也存在着差异,目前很多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基本上都是老师设计和布置的,如何创设都是老师的主观意见,而幼儿动手动脑比较少。这样的环境创设都是老师的一厢情愿,是从老师本身的设想和成人的审美观出发,对幼儿的兴趣和爱好考虑的比较少,因而会失去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作用。因此,幼儿园在进行环境创设时,不能仅仅主观臆断,而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创设具有适宜性的环境。 比如小班幼儿刚入园,需要一个从家庭到新环境的改变,对小班的幼儿来说,他们需要的环境,应该偏重生活化,温馨安全为主。新生来园时,我们在门口创设一个可爱的笑脸心情站,贴上每个孩子的照片,每天来园时,心情好就在自己照片旁边贴一个笑脸,心情不好就可以贴上一个哭脸,并且随时可以让孩子进行更换,这样老师能随时掌握每个孩子的情绪,孩子们也能够直观的面对自己的情绪,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多孩子都从一开始的哭脸,慢慢变成了笑脸。
三、从“整体”到“区角”,合理整合
我们幼儿园的活动室相对较小,在有限的空间里怎样发挥最大的利用价值,我们一直都在思索着。各班老师结合班级人数和年龄段的特点,对活动室的区域进行了调整和规划。目前,我们的教改理念提倡一个好的环境提倡应该对幼儿有一定的良性刺激作用孩子在环境中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幼儿园的空间是有限的,我们要运用开放性原则,把有限的空间进行拓展,进行无限的利用。我园的班级和走廊空间极其有限,所以我们在创设班级环境时,充分地考虑活动空间的开放性,努力让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孩子们活动的天地。首先,我们在设置区域与角色游戏区时,充分考虑整合的原则,根据各个区域和角色游戏的特性,相互渗透。
如,我们将“生活区”和“娃娃家”,“美工区”和“巧手坊”等巧妙地结合起来;其次,结合我园的科技文化特色,利用教室外走廊和墙面的特点,设置了建构区和科学桌、互动墙、记录墙、自然角种植区等,体现了浓厚的科学文化氛围,孩子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游戏大胆探索,逐步提升孩子们的科技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充分利用教室内的小角落,布置了多种形式的幼儿作品展示区,并结合主题和不同的节日,师生共同创设不同的装饰内容,渲染节日气氛,切合主题需要,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情趣,更增强了环境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可谓一举多得。
四、要注重环境创设的安全性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把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由此看出安全工作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创设环境时,一定要考虑材料是否安全环保,在使用过程中要周密地考虑材料的安全。如,提供的积木、玩具等活动材料要大一些,保证安全无毒、环保卫生,因为幼儿的知识经验积累有限,在游戏中会无意识地将小的活动材料境放入耳、鼻、口中等;提供的竹签,一端都是用胶布包好的(小班幼儿尽量不提供);提供的剪刀或泥工刀要笨头的,我们大班生活区的缝补和绣花针以及钩针都要用笨头的那种,保证不让幼儿戳伤他人。让幼儿收集的材料要清洗干净后再带来,并由教师检查、筛选后再使用;还有在使用剪刀、铅笔等用具之前,教师应教育幼儿正确的使用方法,并时刻提醒他们注意安全,整理时正确收放,同伴间不争抢等;喝水处、插座处和盥洗室等处分别做好小心烫伤、小心触电及小心滑倒等标记,通过环境创设时刻提醒幼儿遵守规则,注意安全。
有人说:“当你走进一所幼儿园,不用介绍,也无须交谈,只要留意整个环境,你能‘阅读’其中蕴含着的教育信息和课程的价值取向。”环境作为教育的第三者,在体现美化功能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它隐含的巨大教育价值,使环境真正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这就需要教师的智慧、创意和设计。
主要参考文献:
董奇:《幼儿园创造性教育》
袁爱玲:《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践标准》
朱家雄:《幼儿园环境与幼儿行为和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