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题研究成果:发挥自然环境的价值,丰富幼儿的活动空间

(2018-10-24 18:21:39)
标签:

教育

育儿

分类: 课题研究成果

发挥自然环境的价值,丰富幼儿的活动空间

盐城市大丰区大中街道中心幼儿园   徐晓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培养孩子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美好情感,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的主人,能给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态教育环境,让他们从小就开始直视和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提高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已是非常必要。农村有丰富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它们,使它们成为实现高质量幼儿教育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和人力条件,让广大教师建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朴素的资源观和价值观,这是实施《纲要》基本的实践策略。《纲要》要求“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如何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把课堂移到大自然,带孩子到大自然进行教育,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让幼儿走进大自然,认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陶冶其情操

   陈鹤琴先生指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我决定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在一年四季中,选定合适的时间,带孩子亲近大自然。春天来了,孩子们会发现,草儿绿了,麦苗返青了,桃花红了,蝶儿翩翩,蜂儿嗡嗡……他们在田野里欢呼雀跃; 火红的夏天,孩子们看到了金黄的麦浪、鸣叫的知了,自由自在的鱼儿,枝头唱歌的小鸟……他们在田野里奔跑着;迷人的秋天,孩子们看到了蔚蓝蔚蓝的天空,五彩缤纷蔬菜,琳琅满目的果树,忙着收获的人们……他们在感受秋天的迷人时,也理解了劳作的艰辛;寒冷的冬天,野外仍是孩子们的乐园,特别在下雪天,孩子们看到了压弯的树枝,果园中的农舍,觅食的小鸟,特别是在野外堆雪人、打雪杖那才算过瘾,他们尽情的在雪地里跑呀、笑呀。是啊,大自然以其无比宽广和慈爱的胸怀,在每一个个季节都向孩子献出妙趣横生的礼物——风、雨、雪、雾……孩子们用他们放风筝、玩泥巴、打雪仗、捉迷藏……感受、体验和发现着自然界的变化和奇妙。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吧,那儿是个美妙的课堂,幼儿在大自然中不仅学会观察,而且会学习思考,学习探索,带孩子走进大自然,不仅能增长他们的知识经验,而且能丰富幼儿整个的精神境界,培养他们真,善,美的心灵,在他们的幼小的心灵中播撒着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种子。

  二、让幼儿走进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使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它的内容比我们的教材要丰富很多,生动的多。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都对孩子具有这莫大的吸引力,幼儿天生就喜欢去探索大自然、亲密大自然。因此我们教师没有理由不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在幼儿园,科学领域有的问题对孩子来说比较抽象的,“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我决定利用农村自然资源,调动幼儿的各种感观,让幼儿来到野外,捡拾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孩子们立即行动起来,有的捡拾小石子、有的捡拾花瓣、有的捡拾花种、有的捡拾落叶……眨眼工夫,孩子们便把成果堆到我的面前,我让孩子们围坐在我的身旁,教他们如何将物体进行归类,让他们说出其颜色,让他们自己探索数的组成和分解及加减法的意义,孩子们在宽松、和谐地氛围中,在老师适当的指导下学到了科学知识,使教学活动变得开放、直观、生动,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愿望。大自然是一个绚丽多姿,充满无数问题的世界,为了让幼儿深切感受大自然特殊的魅力,我经常带他们走进大自然,让他们去观察蜜蜂是怎样采花蜜的、看小燕子是如何与人相处的、记录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从而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产生,萌发幼儿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逐渐产生一种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三、让幼儿走进大自然,收获大自然,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的精神及良好的思想品德 。

  如:春天带孩子们到田野里种黄豆、挖野菜、种花生;初夏带孩子们挖土豆、摘西红柿、摘豆角等,秋天带孩子们去采棉花、摘花生、拾栗子等,冬天带孩子们到菜园里拔萝卜、挖菠菜、收获大白菜等劳动。这正体现了杜威实用主义的“尊重儿童,重视实践”的论断。孩子们不但了解了植物生长的规律,更进一步培养了幼儿吃苦耐劳的精神及尊重他人劳动的良好品德。

  四、让幼儿走进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丰富自己的玩具材料

  《纲要》指出:“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选择性的室内玩具材料”在我们农村,没有多少钱能用在为幼儿购置玩具,只有充分利用周围大自然的资源,收集田地中的自然物和农作物,自己进行动手制作。比如:孩子们把收集来的玉米皮,辫成小辫子,弄成蒲团,可以用来顶、坐、滚,也可以做移石过河、青蛙跳荷叶等游戏,还可以装饰上眼、鼻子做成笑脸或娃娃;用玉米秸扎眼镜、小马、等工艺品;用柳条编餐具、小篮子、小筐子等;用黄、白、紫色的玉米粒穿出五颜六色的项链,拾来小石子作五子棋,挖来黄胶泥捏泥塑……孩子们在与这些自然材料接触操作的过程中,变成了一个探究者、发明者、创造者,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了。这些城里孩子难以得到的东西,而在我们农村,不用花钱,只要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利用大自然,就能得到取之不尽的可操作的玩具材料,这就是大自然赐予我们农村孩子的宝贵礼物。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培养孩子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美好情感,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的主人,能给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态教育环境,让他们从小就开始直视和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提高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已是非常必要。 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让幼儿直接去走进大自然,认识大自然,利用大自然,只有大自然才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乐园,才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教育大课堂。引导幼儿在直接感知中学习,发挥大自然的教育价值,这是农村教育的基本策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