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电脑阅卷与作文应对
(2015-11-04 09:42:47)
上海语文中考自2006年起实施电脑阅卷,每次连续一个星期的阅卷工作,每天几百份试卷的任务,批下来腰酸脖子疼,确实是又累又紧张,每个人都困乏得很,也有很多感触。现在,笔者从一个参加过几次电脑阅卷的老师的角度向考生提出几句忠告,或许,作文成绩会因此多得3—5分。
一、注重文面,书写工整美观
作文阅卷第一眼看的就是文面。字体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清洁──这是考生的作文出现在老师面前的第一印象。
在有些考生的心目中,书写美观与否、卷面整洁与否无关紧要。其实,作文的卷面,如人的容貌,给人的印象极为重要,卷面状况直接影响着阅卷教师的心理和情绪。有老师戏称:作文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次特殊写字比赛,字迹漂亮者容易得高分,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电脑阅卷时,阅卷老师阅卷时间长,眼睛极易疲劳,大家的心态都差不多。出现在电脑屏幕上的作文,格子线没有显示出来(试卷上是有的),所以一个个字相对隔得比较开,字形也没法改变,横不平竖不直的不规范的汉字经过扫描,会变得很难看;字形过小,被电脑屏幕一收缩,成为一个个墨团,实在难以辨认;笔画潦草,在屏幕上就是一片涂鸦,成了雾里看花。阅卷时间一长,老师的眼睛极易疲劳,在阅卷时,对那些字迹潦草、勾勾画画、涂改得难以辨认、字体过小的文章,满纸涂鸦的卷面,实在没有心情耐心看,头脑真的会“嗡嗡”作响,阵阵发疼。作文的分数自然不容乐观。字迹清楚,字体美观的,看着顺眼,只要文笔还过得去,基本上切题,即使文章内容表达稍微欠缺,也会因阅卷者惜才而给出比实际水平高的分值。如果字迹美观,文笔又不错,分数就更为可观了。阅卷老师当然会尽量做到公平,但作文字迹的端正与否,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阅卷老师的评分意向。有些文章争议之所以大,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字迹相对潦草,影响了老师对文章的基本判断力。
因此,试卷上作文书写的字绝对要讲究。
与字迹相关联的就是错别字问题,有的同学错别字比较多,这是考试作文的“硬伤”,虽然目前中考作文两个错字扣1分(有可能扣到3分),但是,如果接二连三地出现错别字,就说明作者的语文基础太差,势必要影响作文的整体质量,当然也就在相当程度上会影响得分。写作时发现错别字、错用词语都必须修改。要改得清楚、整洁,使人一目了然。
二、审题准确,选材切题新颖
作文阅卷第二眼看的是文章内容是否与题目要求相符。阅卷老师看一篇文章,先看文章的审题是否准确、立意是否准确鲜明、角度的切入是否得当。若审题错误、立意不明、角度失当等,即平时所说的“离题”,即使语言再有文采,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作文阅卷是一件繁琐、枯燥的工作,中考阅卷时,更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近十万的阅卷数量,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阅卷老师不可能对每一篇文章都字斟句酌、细细品味,通过反复阅读来琢磨观点、概括中心。因此,中考作文不宜写得太含蓄、深沉,让阅卷老师一时难以把握,最明智的做法是能让阅卷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比较清晰地了解作文的主题,也就是说,要在文章醒目的位置出现点题的句子,而且,就中考而言,最好让点题的句子在文中多次出现给阅卷老师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审题完毕,就要根据题目要求妥善立意了。所谓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主旨。在记叙文中,“立意”就是文章通过写人记事所要表述的中心思想。
按理来说,应试作文还有个命题的技巧,俗话说,“题好一半文”, 题目显现了考生的审题意识与价值取向,但上海的中考作文,大多是全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命题的权力不在学生手中,最多也是半命题作文的一半的命题权。正因为如此,能否根据作文题目立意,就更为重要。
上海的中考作文,在中心与材料方面(即包括了主题)的等级是这样的:A类,题意理解正确,中心明确;选材恰当,有新意;对生活的认识正确,且有自己的见解;感情真挚,想象力丰富;B类,题意理解正确,中心明确;选材恰当;对生活的认识正确;感情真实,一定的想象力;C类,题意理解基本正确,选材基本能为中心服务;对生活的认识基本正确;D类题意理解偏颇,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选材不合理;缺乏真情实感(四项中符合一项,皆为D)。严重偏离题意和抄袭的文章不得高于16分。
从上述的评分标准中,我们可以得知,作文立意的要求主要有三点:一是要鲜明。文章歌颂什么,批评什么,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要旗帜鲜明,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二是要正确。即要思想感情健康。三是要力求新颖、深刻、有创意。这是在前两者基础上更高一些的要求。文章要力争写出新意,写出深度,不要过多重复别人已说过多次的话题,不要就事论事、浅尝辄止,要注意立意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立意的过程中就要考虑文章的选材,中考作文,由于是成千上万考生做同一道题目,选材的新颖就显得非常重要,材料是否切题、丰富、新颖,是文章分数高低的重要标志。
不少考生在选材方面表现出低幼、虚假的特点。比如写2007年上海中考作文《记住这一天》这个题目,很多同学文章主体部分第一句话就是“那还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的甚至写幼年学走路或幼儿园生活。不少同学写爸爸、妈妈或其他亲人伤残或病故,稍好点的写父母双双下岗,我们当然不可一概否认学生中确实有此类情况,但屡屡出现就显得不真实了。
有些考生的选材方面还存在着思想意识庸俗、消极的现象。比如有的考生写“早恋”,写得缠绵多情,不能自拔,显得很痛苦。还有的不能正确看待社会问题,或者扩大社会阴暗面,对社会抱消极悲观的态度,似乎我们这个社会一片漆黑;或者对社会阴暗面过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赞赏不已,这些在应试作文中都应力求避免的。
三、保证字数,布局巧妙合理
中考作文对字数的要求是很高的,每个考生对考试作文的字数要有清醒的认识。试卷上的要求是600字左右,这应该认为是字数的底线,事实上应该尽量写到900字(含标点)以上(试卷提供了900多个空格)。如果仅写600字,约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是一片空白,给人的感觉是不好的。按考场评分要求,字数600字左右的文章,一般只能得平均分(47—48分),作文字数不超过500字的,最高不超过36分(作文及格分),不超过400字的,最高不超过26分,不超过300字的,最高不超过16分,不超过200字的,最高不超过20分。
要保证作文的字数,就要注意安排好作文的基本布局。
作文的基本布局,首先是要有一个好的开头。中考阅卷时,阅卷老师几天中成天面对着同一题目的文章,开头老一套的文章,实在产生不了阅读的激情,可以说,凡是得高分的作文,开头无不让人心旷神怡,叹为观止。虽然一个好的开头,不能决定一篇作文的命运,但在短短的时间里,考生能下笔不俗,确实让阅卷老师折服,因为“万事开头难”,好的作文开头获得老师的青睐是理所应当。
中考作文还须有一个完美的结尾。除了要注意与开头相呼应、语言流畅外,还要尽可能塑造一个完美的结尾。或戛然而止、或卒章显志、或画龙点睛、或启人深思、或余音绕梁……这是考场作文最后一次“亮相”,考生要尽可能塑造好这个“亮点”,给阅卷教师一个善始善终的印象,甚至让阅卷教师爱不释手,完成良好印象的最后“定格”。因此,应试作文一定要坚持写完,阅卷老师普遍很讲究作文的完整性。文章未写完,立意和语言再好也难以得高分。如果时间实在来不及,即使只写了500字,也要赶紧收尾,保持文章的完整性。那样至多按字数不够扣分,可以在36分左右。
其实,考试作文都是“带着镣铐跳舞”──既要符合应试作文的要求、规矩,又要跳出激情,舞出精彩。只有写出观点正确、立意深刻、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感情真挚、创意新颖的文章才是上品的文章。
电脑阅卷极大地减少了以往中考阅卷中可能存在的不合理因素。首先,一篇文章最少得经过全市范围内数百名阅卷老师中的三位老师批改,老师之间谁也不认识谁,谁也不知道对方打的分数。第三个人的身份是组长,也就是仲裁者,如果两个人的分数差在6分以内,一般就基本取两个人的平均分,如果分数差超出了6分,就由组长予以定夺。其次,每个阅卷者都需经受得起电脑的抽查。每天,电脑都会不定期地公布每位阅卷老师的进度、误差率,假如某个人的批卷的这些指标低于规定的界限,那么将受到批评,严重者会被取消阅卷资格。因此,阅卷者都不敢有丝毫的放松。批卷者也不能一直打中庸分数。如果阅卷者的每张试卷都在36—44分之间徘徊,电脑就会发出红牌警告。因此,阅卷的这几天,每个阅卷老师几乎都战战兢兢,大有如履薄冰的感觉,就怕阅卷中出现差错。但阅卷的公平度、信度、有效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真正优秀的作文会在不同的审视的眼光中,如沙子里的金子一样被筛选出来。
当然,目前的电脑阅卷确实还是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公平、公正,但它毕竟让作文的公平度、有效度、信度有了大大的提高。考生要想得高分,在极大程度上真的还是取决于考生那一枝笔。平时打下扎实的作文功底,试场上真正的好文章就一定会脱颖而出。
以上是本人参加电脑阅卷后的几点思考,也是对考生的几点提醒。电脑阅卷已经成为必然,每一个考生应该引起充分的重视。
本文获2009年全国基础教育教学创新论文大展赛教学探索论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