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设计
(2016-09-24 16:21:55)《司马光》(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盛满水的大水缸,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小朋友。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沉着冷静才会想出好办法解决。
设计理念
本课采用自主的阅读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识字及理解文本的能力。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根据图片整体感知课文。语言点的训练,落实了语言文字的工具性。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2个字。
2.能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结合图片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重点
1.
2.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故事发生的起因以及别的小朋友的表现。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图片、幻灯片、字卡。
作业设计:推荐阅读有关司马光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
1、前面我们学习了聪明的乌鸦,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机智的小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老师把他的名字写到黑板上---司马光 2、板书课题,介绍司马光(复姓、名字的由来) |
1、书空课题 2、齐读课题 3、交流“司”的识字方法 |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
1、读文要求: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
(2)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要求:把生字指给你的同桌读。 3、指名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结合图片讲) 4、检测自主学习情况: (1)出示含有拼音的词语; (2)出示去拼音的词语; (3)多种形式读词 |
1、翻开书,自由读课文 2、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同桌合作学习,互相读生字词 4、结合图片交流故事的内容 5、自主说识字方法 |
设计意图:低段教学重点以字词为主,学生通过与同桌合作学习,自主识记生字,提高识字效率。以多种形式的读,加强学生的记忆。同时,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整体感知课文。 |
||
学习课文品味感悟 |
一.学习1-2自然段 1、读后提问: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司马光?(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结合图片理解故事发生的地点。重点认识“假、缸”。 3、再读第二自然段,了解故事发生的地点。 |
1、回答问题(第一自然段) 2、学生读第二自然段,交流多音字“假”,读有关“假”的句子 3、自由读 |
二.朗读第三自然段 正当小朋友们玩得尽兴地时候,意外发生了。引出第三自然段,强调“一不小心”。 |
结合自己的理解读第三自然段,突出“一不小心”。 |
|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在这千钧一发,如此危及的时刻,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自由读) 2.指导轻声的读法 3.感受别的小朋友的表现 |
1.按要求读文思考 2.师生对读 3.回答问题 4.与同桌互相读 5.再读文,读好轻声 |
|
设计意图:理解故事发生的起因以及事情发生的地点和别的小朋友的表现。 |
||
写字 |
1、带读词语“别的”,对比观察“别、到”。
3、左右两部分的占格位置一样吗?哪一笔需要提醒大家?(对低段的写字要求包括主注意间架结构,所以让学生说) |
1.生说关键笔画的占位 2.书空 3.练习书写,互相评价 |
小结 |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还知道了故事发生的原因。那么,在这种如此危及的情况下,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咱们下节课一起来学习。 |
|
布置作业 |
阅读有关司马光的故事。 |
|
设计意图:从文章主人公入手,了解其故事。 |
附:板书设计
一个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