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司马光》教学设计

(2016-09-24 16:21:55)

《司马光》(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盛满水的大水缸,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小朋友。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沉着冷静才会想出好办法解决。

设计理念

本课采用自主的阅读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识字及理解文本的能力。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根据图片整体感知课文。语言点的训练,落实了语言文字的工具性。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2个字。

2.能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结合图片整体感知课文。

 3. 理解故事发生的起因以及别的小朋友的表现。

教学重点

1. 识字、写字。

2. 整体感知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故事发生的起因以及别的小朋友的表现。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图片、幻灯片、字卡。

作业设计:推荐阅读有关司马光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1、前面我们学习了聪明的乌鸦,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机智的小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老师把他的名字写到黑板上---司马光

2、板书课题,介绍司马光(复姓、名字的由来)

1、书空课题

 

2、齐读课题

 

3、交流“司”的识字方法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读文要求: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    

(2)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要求:把生字指给你的同桌读。

3、指名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结合图片讲)

4、检测自主学习情况:

(1)出示含有拼音的词语;

(2)出示去拼音的词语;

(3)多种形式读词

1、翻开书,自由读课文

2、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同桌合作学习,互相读生字词

4、结合图片交流故事的内容

5、自主说识字方法

设计意图:低段教学重点以字词为主,学生通过与同桌合作学习,自主识记生字,提高识字效率。以多种形式的读,加强学生的记忆。同时,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整体感知课文。

学习课文品味感悟

 

一.学习1-2自然段

1、读后提问: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司马光?(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结合图片理解故事发生的地点。重点认识“假、缸”。

3、再读第二自然段,了解故事发生的地点。

 

 

 

1、回答问题(第一自然段)

2、学生读第二自然段,交流多音字“假”,读有关“假”的句子

3、自由读

 

二.朗读第三自然段

正当小朋友们玩得尽兴地时候,意外发生了。引出第三自然段,强调“一不小心”。

 

 

 

结合自己的理解读第三自然段,突出“一不小心”。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在这千钧一发,如此危及的时刻,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自由读)

2.指导轻声的读法

3.感受别的小朋友的表现

 

 

 

 

1.按要求读文思考

2.师生对读

3.回答问题

4.与同桌互相读

5.再读文,读好轻声

 

设计意图:理解故事发生的起因以及事情发生的地点和别的小朋友的表现。

 

 

写字

1、带读词语“别的”,对比观察“别、到”。
2、观察这两个字,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3、左右两部分的占格位置一样吗?哪一笔需要提醒大家?(对低段的写字要求包括主注意间架结构,所以让学生说)
4、师范写,生书空。
5、生练写“别、到”,同桌互评,师展示评价。

 

 

1.生说关键笔画的占位

 

2.书空

 

3.练习书写,互相评价

小结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还知道了故事发生的原因。那么,在这种如此危及的情况下,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咱们下节课一起来学习。

 

 

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司马光的故事。

 

设计意图:从文章主人公入手,了解其故事。

 

附: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一个小朋友

                         ↓掉

 司马光←←缸→→别的小朋友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