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儿的闲居生活——老骥伏枥,宅在家里
(2024-04-13 04:48:24)
标签:
杂谈情感 |
分类: 小说、漫笔、传记 |
儿子结婚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一个月回来一两天,点个卯打个哈欠就走了,家里落得个清闲。有了孙子以后就不一样了,儿子下班天天回来,一个人忙活四五口三顿饭一天六小时时间不宽松。
干上十天半月挺新鲜,追求菜肴的品相、味道,查菜谱、看视频、忙操作,理论、实践、经验结合应用,要把每道菜做的让人点赞还真得用心琢磨。
做菜水平是提高了,家人认可了厨艺水平,一副担子自然扛到了老子的肩上,几个月下来,心里咯噔了大半天,星期六星期天没知觉着怎么就没了?
有了孙子做起家务来比时钟还要勤奋,固定任务不可变,随时随刻还有临时任务。
事情繁琐了就愿意和以前做比较。
以前,有一定规模的单位(村庄)如果离城镇远一点都有自己的卫生所(院)幼儿园,小学,全校一二十个学生一个教室,一个老师担任了几个年级的小学课程,生活中的琐碎事情基本都会在周边得到解决。小孩和散养的小鸡小狗一样,从学校回来自由自在的的在周边玩,没有抢劫,没有拐卖,没有保安,没有保姆,只有监狱才配电网高墙,一家平均都三四个孩子,父母的精力主要用在工作上。
现在驻地和工作单位相距十几里、好几十里,在自己院子里上班的少了,住在城东城西上班,住在城南城北上班,孩子上幼儿园要接送,上小学要接送,上下班时间车水马龙拥挤不堪,这都是以前不曾发生的费用,这一块开支占工资份额还不少,每天宝贵的时间占用也不少。
以前的工作基本是社会统一安排,不触犯刑律不能随便解除那个人的工作关系。现在是自由了,愿意干就干,不愿意干就换个单位,如果看好了这个单位想在这个单位长期工作下去,那可不是自己说了算,现在的人们易激动和焦虑,与工作的不稳定性有一定的关系。
不看以前,现在也挺好,一切都是习惯。看看现在的生活,还是留恋以前的过往,这不是毛病,是思旧,正常心理状态。现在的年青人适应了现在的生活,他们老了以后自然回忆现在的生活模式,社会动乱战争污染人们也可能坐着火箭到月球或其它星球去上班,那就更有意思了,那时的秋儿已在云彩里快活,当今的年轻人也会变老,也会像秋儿一样想念现在的日子。
只要有思维,以前都是现实,以后才是未来和迷茫。
这样算下来当爷爷的年龄还是五十岁左右最好,生孩子的年龄二十至二十五岁,孙儿十岁左右的时候,爷爷六十岁左右,教养孙儿的责任已经转移到孩子的爸妈身上。爷爷奶奶就和卸了套的牛儿马儿,停下来到水沟池塘边饮点水,倒倒嚼,用老眼看看夕阳西下。
遥远的云霞里蕴藏了夜晚的宁静和风云变动,每日享受着不同温差造就了绿草林木青黄盛衰,如此这样的退休生活应该是比晚生晚育的退休生活轻松、惬意、爽快多了。